空心病|高考放榜,哪些情绪波动需留意?哪些心理问题要重视?

每年高考都会牵动无数人的心,考生们在试卷上挥笔写下的,不仅仅是寒窗苦读十多年所积累的知识,也是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前奏。
“高考是人生的新起点”
“知识改变命运,高考改变人生轨迹”
……
我们早已听过很多关于高考的热血宣言,也知晓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意义非凡。因此高三学子在漫长的备战中所承受的身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空心病|高考放榜,哪些情绪波动需留意?哪些心理问题要重视?
文章插图
考前高度紧张,结束后短暂的解脱与茫然,以及紧随其后面对放榜成绩的不安、填报志愿的忐忑纠结,这些急剧的变化常常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容易引发各种心理应激反应,考生本人和家长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平稳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空心病|高考放榜,哪些情绪波动需留意?哪些心理问题要重视?
文章插图
今天中午,2021年广东高考分数线出炉,高考成绩公布。每个考生都会经历心理上的变化:有的会松一口气,尽情放纵和玩耍;有的会失望、有落差,会自责、沮丧或者烦躁担忧;有的会迷茫,不知所措,对未来没有明确方向。而这些心理上的变化,通常会被考生自己,或者家人忽视,没有及时去调整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反应,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于放榜成绩低于预期的考生,需要警惕抑郁焦虑情绪的困扰
一些平时成绩不错,考试发挥失常的考生,在面对成绩低于预期时,会容易出现自责、沮丧情绪,自信心受到打击,对未来丧失希望和信心。
他们可能会觉得“我真没用”,“别人都会取笑我的,我没有希望了”,这些无用感、无望感,都是抑郁情绪的表现;有的会紧张不安,担心考试成绩的不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如他们可能会觉得“没有大学可以录取我了”,“以后我肯定找不到工作了”,这些对未来的灾难化的预设,都是焦虑情绪的表现。
对于成绩符合预期的考生,也需注意过度放纵或者“空心病”
一些考生在备考时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取得好成绩上,现在看到目标达到了,心里的寄托一下子没有了,会有失落、迷茫的感受,不知道该干什么。
有的考生用放纵自我的方式来对抗这种空虚感,比如通宵达打游戏、聚会等,作息混乱;有的则无所事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感到无聊,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空心病|高考放榜,哪些情绪波动需留意?哪些心理问题要重视?
文章插图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把这种以强烈的孤独感、空虚感、无意义感为特征表现的心理状态,定义为“空心病”。具有空心病的人群,从根本上来说,缺乏的是“存在感”,即令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被他人、被世界需要和认可的感觉。当存在感缺失,就会时常感到无所依托、缺乏一种根本上的安全感,每天如“行尸走肉”般活着,不清楚到底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追求,也无法规划未来、拥有梦想。
那么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可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作为家长,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对于考生
1
高考结束后,感到一下子没有了目标、很迷茫,该怎么办?
高考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有一定压力的事情。在面对压力时,很多考生会定下详细的目标和规划,每天充实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感到动力十足。高考结束后,压力事件一下子解除了,很多考生会感到突然间生活改变了,因此感到非常迷茫。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必惊慌。
其实动机和激情,驱动了我们对生活的渴望。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建议,应对自己情绪的波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