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托得住,也要管得好( 三 )


“一定要严格将假期活动与学期就学区分开来,暑期托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这是一道底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学生和家长都应当明白,假期有其独特的功能,是依据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制定的。如果把暑期托管变成学生的“第三学期”,就违背了学生健全成长的目标,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质量,长远看还会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自主性。
“暑期托管应统筹好4个关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认为,一是统筹好学校组织和社会提供的关系,学校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也鼓励社会力量共同承担。二是统筹好教师志愿参与与保障教师正常休息合法权益的关系,暑期托管服务不能占用教师所有的假期时间。三是统筹好教师参与和校外志愿者参与的关系,可以引入社会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和教师一起为学生提供服务。四是统筹好校内和校外的关系,学生的假期应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家长也要抽出时间更多地陪伴孩子。
总结经验、循序渐进
在采访中,采访人员了解到,暑期托管班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家长认为暑托班对提高成绩作用不大,也有教师反映,由于托管班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课程安排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进度,轮流值班让老师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等。
暑期托管既不能变成补习班,也不能简单止步于看护。如何提供更优质、更有吸引力的服务?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做出了探索。例如,上海市连续多年开展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今年统一配送了德、智、体、美、劳五大类别课程,近20家社会组织为暑托班提供超过2000课时的公益课程。
“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总体原则和具体要求已经明确,但由于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将暑期托管服务这一民生实事持续办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表示。
办好暑期托管,为课后服务提供经验
暑期托管的种种尝试,也为课后服务提供了经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名学生、465.6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其中,城区学校覆盖率为75.8%,学生参与率为55.4%,教师参与率为62%,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教育部明确,各地各校要将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吕玉刚介绍,为了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教育部将在各地推行课后服务“5 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来接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一方面,应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0日13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