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访网红山区小学校长张平原:我们的学生从未刷过题、补过课,但成绩也不差( 三 )


上世纪90年代 ,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 , 1999年素质教育在全国推广 。 这些年来 , 学生综合素养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 。
仅仅依靠学科教学完成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必须开发大量的校本课程 , 才可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 从而达成教育目标 。

“老师不一定要先懂 , 只是跟学生一起去探索 , 去实践”
红星新闻:刚开始改革时面临怎样的局面 , 学校老师适应吗?
张平原:一开始学校老师是很不习惯的 。 他们教了很多年书 , 你突然说要改变一种教学方式 , 那是很难去改变的 。 我也心里有数 , 改变只有悄悄地、慢慢地 , 一点一点地渗透 。
红星新闻:没有召开动员大会 , 制定具体的改革计划?
张平原:没有 。 动作搞大了 , 老师就会有抵触情绪 。 我跟老师讲 , 微调整一下教案 , 把备好的课圈出一小部分 , 让孩子自己学 , 可不可以?每节课拿出5分钟来 , 让学生讲一讲 , 学会了什么 , 怎么学会的?
红星新闻:乡土课程是范家小学的校本课程 , 这方面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张平原:乡土教育是基于乡村地域 , 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人文资源优势的教育 。
就地取材、建立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 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 , 在合作交流过程中 , 发展他们的综合素养 , 这是多年探究与实践积累慢慢发展起来的 。

教育|专访网红山区小学校长张平原:我们的学生从未刷过题、补过课,但成绩也不差
文章图片

▲乡土课堂 , 张平原指导孩子搭建简易的窝棚 。
红星新闻:这些课程设计当时有借鉴的范本吗?
张平原:没有范本 , 都是逐渐摸索出来的 。 比如最开始的2014年秋 , 学校组织孩子去秋游 , 方案几经修改 , 最后确定步骤:第一步 , 按图索骥 , 学校6个年级打乱分成3个组 , 每个小组打印一张卫星地图 , 找到事先确定的地点 , 并找到隐藏的过关题目;
第二步 , 孩子们按照地图 , 找到他们要丈量的稻田 , 算出地块的面积、计算产量;
第三步 , 学生自己去找一户农家 , 与主人沟通 , 在他们家煮一顿午餐 , 并主动打扫主人家的环境卫生 , 作为回报;
第四步 , 每个人捡回一捆柴 , 晚上举行篝火晚会 。
这样一场秋游活动 , 把很多学习内容包括了进去 , 孩子们也特别喜欢 。
红星新闻:从乡土课程的实验 , 到校本课程的确立 , 是怎样一个过程?
张平原: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 我觉得需要有一些实践课程 , 并固定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
我们在2016年春季就开始探索以村庄周围自然与人文资源为主题的探究式课程 , 首先设计了课程基本的逻辑框架 , 老师与学生一起选定主题 , 协商目标、方案和课程实施步骤 。
2016年4月 , 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上 , 范家小学的乡土课程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称赞 。 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 我们也随之把乡土课程确立为范家小学的校本课程 。

教育|专访网红山区小学校长张平原:我们的学生从未刷过题、补过课,但成绩也不差
文章图片


教育|专访网红山区小学校长张平原:我们的学生从未刷过题、补过课,但成绩也不差
文章图片

▲根雕课上的孩子们 。
红星新闻:这会不会增加老师的教学压力?
张平原:不会的 。 我们不用老师写教案 , 也不要老师拿成果 , 只要跟学生一起去探索就对了 。
比如“豆类的探究” , 老师让学生查一查 , 豆的演变过程 , 最初豆的含义 , 如何演化到今天豆的意义 。 再让学生在村里采集各种豆子 , 做自然笔记 , 手绘各种豆的形状 , 把它们分别播种在小型容器里 , 等待发芽的时候去观察 , 记录形状和生长状态;在等待过程中 , 去了解各种豆的吃法、营养价值 , 搜集有关豆子的诗歌、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