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北大教授:教育成了家庭资源无限投放的无底洞( 二 )


竞争的精神涉及到各个领域 , 从幼儿园开始上辅导班 ,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 儿童到成年每一个阶段、每一段生活里的时间都被强行地挤压与规范化 。 在无所不在的丛林中 , 每个人必须在每一刻胜出才能胜出 。
我个人认为 , 当每个人在每一刻都胜出的时候 , 已经差不多注定失败了 。 标准化的制度 , 大学的排名 , 各个系的评估指标等等都助长了这个竞争机制 。 这就是弗洛伊德讲的 , 庞大的超我结构使得每个人在竞争中最后心灵处于一个全面压抑的状态 。
竞争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必须在一个标准系统里和其他每一个人做出区分 。 你愿意在这个世界里活着吗?反正我不愿意 。
我们必须跟每个人都不同 , 每时每刻都要赢 。 世界大学排名就是这样的 , 把北大排到15、26、37 , 又能怎么样呢?作为北大的教授 , 我一点都不care这个排名 , 我就要做我真正关心的工作 。
所以 , 我认为如果只为了“赢”来确定教育目标、任何时候的成绩名次都会是你的“瘾” , 那就像吸大麻一样 , 最后的结果就是年轻人过早地夭折 。
教育使家庭资源无限投放
我最后想说的话 , 可能校长们听了会不高兴 。
我想说的是 , 学校减压减负 , 快乐童年 , 都是“异想天开” 。
国家教育机构掩耳盗铃 , 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看 , 减什么负了 , 学校里面快乐成长 , 一出校门孩子们就马上被家长领着进各个辅导班 。 不进班怎么办?孩子将来命运没法预料 , 似乎落下一步 , 就意味着毫无出路 。
所以 , 我觉得今天教育最大的问题是 , 国民教育里最好的资源都退出了教育 。 当我们学生在中小学校中不断降低培养目标 , 我特别心疼 , 这是国有资产流失啊 。
教育任何时候都是立国之本 , 现在的教育让位给孩子一出校门就进的各种班 , 全面让位给市场化经营的教育企业 。
接下来 , 家长作为孩子的经纪人 , 把绝大部份的积蓄都投入到针对孩子的教育市场里 , 家长们必须得不断研究各个年龄段、各种教育资源的比对和匹配 , 俨然成了一辈子的经营项目的CEO了 。 但这个CEO不以盈利为目标 , 而是以大笔的花钱为目标 。
所以 , 真正研究教育的人 , 应该好好地看一看每一个家庭 , 经济水平不同的家庭 , 因为国家资源的退出而为市场付出了多少成本和代价 。
教育一方面使得国家不再负责国家的职能和义务 , 另一方面又在用庞大的资本市场攫取了所有家长重要的经济资源 。
这就是今天的教育双轨制 , 而且越是这样 , 越让孩子提早进入到一个残酷的竞争世界里 , 孩子从小就越明白 , 我拿高分是用资源换来的 。
教育要回归初心
我们用这种教育制度 ,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到中学 , 最后交到大学老师的手里 , 孩子们还如何保持对知识的纯真兴趣 , 如何保持对生活的持久热爱?
孩子们长期经历的这个过程 , 使他不觉得知识有多么神圣 , 因为我们获得知识的目的只是为了赢 。
说句实话 , 真正的教育 , 可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 , 并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专业 , 而是在于你在一个好的学校里 , 遇到了一生当中需要效仿的典范和崇敬的榜样 。
如果我们大学的老师今天不把精力花在教书育人上 , 不能全方位地抚育他们成长的话 , 你就不会成为他所尊重的榜样 。 如果我们成了只会写论文的动物 , 不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交流时间 , 那么学生们的内心里究竟还会留下什么?
我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的是那些不太考虑自己 , 而一心为了孩子 , 一心为了一个科学目标或者一心为了一种文化传承的人 , 从而最终在孩子身上注入一种力量 , 可以感召他们、影响他们 , 而不是在二十年后 , 留给他们的是虚无感、厌恶感、无聊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