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双映|余姚这个山区小学21个学生12位老师,他们想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二 )


在学校与社会爱心组织和人士等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数字化校园、余姚市文明单位、余姚市交通安全学校、余姚市和谐校园、余姚市卫生先进单位、余姚市四星级平安校园、余姚市四星级消防安全校园、市关工委先进集体、宁波市首示范资源教室……
鲁双映|余姚这个山区小学21个学生12位老师,他们想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文章插图
鲁双映|余姚这个山区小学21个学生12位老师,他们想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文章插图
鲁双映|余姚这个山区小学21个学生12位老师,他们想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文章插图
孩子们生活学习在美丽校园。受访者供图
老师有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事需要做
时间回到三四年前,这样的“高配”场景想都不敢想。鲁双映回忆起初来乍到的场景,仍是记忆深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老家大岚距离鹿亭也就是十多公里的距离,照理来说适应起来不难。但她正式报到那一天,还没到校门口,就开始打退堂鼓。
“我搭乘公交车,一路盘山路,两侧是茂密的毛竹林,越往上感觉越荒,”好不容易找到了学校,大门看起来还挺大,但走进去就是石阶,教学楼、宿舍都盖在了半山坡。
“当时,和我同一批招进去的4位老师,被老教师带到教师宿舍,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仿佛进了‘盘丝洞’,到处是蜘蛛网,床、衣柜等简单家具,还散发着霉味。”每每想起这画面,鲁双映笑说有被“骗”来的感觉。
安顿好自己后,开始正式给学生上课。这个场景也是她没遇到过的,接的三年级,就1个班,总共12名学生。这些孩子父母大多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去了,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从而导致孩子在性格和习惯上出现偏差,包括学习习惯普遍不是很好,自理能力也欠缺。
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因为长时间没有换洗脏衣服,背上都长了大片大片红疹子,家长们都没有留意到。还是她带着孩子去看了医生,涂了药膏,换掉脏衣服,慢慢有了改善。
“通过跟山区孩子的接触,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发现有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事需要做。”鲁双映的想法代表了这所学校坚守老师们的心声。
鲁双映|余姚这个山区小学21个学生12位老师,他们想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文章插图
鲁双映|余姚这个山区小学21个学生12位老师,他们想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文章插图
鲁双映|余姚这个山区小学21个学生12位老师,他们想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文章插图
孩子们在这所学校快乐地学习。受访者供图
因为学生家住得比较分散,远的地方开车盘山就要半个多小时,因此大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周一到周五住校,年纪最小的刚上小学一年级。孩子不太会洗头、刷牙,也不知道就餐、说话的礼仪。随后,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教育”课程,比如全校学生在水龙头前一字排开,一起学习怎么洗头。一时间没有掌握要领的低龄孩子,就让学习能力快的高龄孩子再多教几遍。考虑到孩子之间家庭条件有差异,学校通过汇聚社会力量,将这群孩子进校后衣食住行“包干”。
“微班化”教学,好玩的“行走课堂”
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原先大班式的教学不再适用。如今,立足“生命·生活·生态”,致力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成了鹿亭乡中心小学办学的新思路。从去年开始,除了语数英科,其他学科学校都尝试“微班化”教学,大孩子小孩子一起上。
鲁双映|余姚这个山区小学21个学生12位老师,他们想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文章插图
鲁双映|余姚这个山区小学21个学生12位老师,他们想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文章插图
孩子们感受“快乐课堂”。受访者供图
于是,在学校里经常会看到一个有趣的场景,体育老师喊一声“稍息”“立正”,高年级的孩子听懂了跟着口令走,但低年级的孩子还左右脚不分,挠着头皮不好意思。上音乐课,学生大合唱,这一头还是清脆稚嫩的童声,那一头已经出现了变声期的男女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