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孩子,你也是我的学生!

新华社兰州9月2日电题:孩子 , 你也是我的学生!
新华社采访人员白丽萍、郎兵兵、王紫轩
这是一个特殊的“开学季” 。 “教室”里没有黑板 , 没有书桌 , 也没有同学 , 只有一个个或躺或卧的小身影 , 和一位位耐心的老师 。
“老师 , 我想听英语”“老师 , 我想学画画”……家住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靛坪村的小州(化名) , 正躺在床上聆听新学期第一课 。 患有先天性脑瘫的他不能随意活动 , 但对老师带来的知识满是渴望 。
像小州一样家在偏远农村的孩子 , 由于身患重症 , 既不能随班就读 , 也无法到特教学校上学 。 无助和放弃 , 是他们父母数年来早已接受的事实 。 “连生活自理都困难 , 何谈教育啊!”

新华社|孩子,你也是我的学生!
文章图片

8月31日 , 小州和两位老师与三人合作完成的随意画《雨中的棒棒糖》合影留念 。新华社发(王紫轩摄)
为了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 , 2015年 , 当地政府开始组织教师一周一次“送教上门” 。 截至目前 , 这里已有300多名老师为170多名特殊儿童提供了免费的送教服务 。
“当我第一次敲开小州家的门 , 看到他无助地躺在床上 , 心里难受极了 。 ”陇西县靛坪小学数学老师杨慧君回忆起第一次送教的场景:小州紧攥着拳头拒绝与她交流 , 连靠近都不行 。 “因为对陌生人的恐惧 , 小州短时间内并没有接纳我 。 ”
一次不行 , 就两次三次四次……杨慧君不断努力尝试 , 通过聊天、画画、做手工等 , 找到小州的兴趣点 。 “小州内心是渴望上学的 , 他最喜欢看正常孩子上课的场景 。 我不断鼓励他 , 你只要努力 , 也会像其他学生一样进入教室上课 。 ”慢慢地 , 杨慧君俘获了小州的心 。
每月5至6次上门送教 , 每次2个多小时 。 渐渐地 , 小州开始主动拉起杨慧君的手 。 到后来小州会主动在微信上询问杨老师上课时间 , 现在只要杨慧君一来上课 , 他就会用尽全身力气坐起来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
“老师 , 你不嫌我脏吗?”
“怎么会呢?来 , 让老师抓着你的手 , 教你学写字 。 ”
2016年5月 , 小州学会了1到100的数字 。
2017年4月 , 小州第一次独立写出自己的名字 。
2018年6月 , 小州能在规定地方涂色 , 能凭着想象画出仙人掌 。
2019年8月 , 小州可以用平板电脑弹钢琴 , 还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 。
2020年3月 , 小州学会了拼音 , 会流利地讲出《三只小猪》的故事 。
6年来 , 他一点一滴的成长 , 杨慧君都记录了下来 。 今年暑假 , 小州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做出了精巧的花形立体贺卡 , 送给杨老师作为教师节礼物 , 33年教龄的她激动地流下眼泪 。

新华社|孩子,你也是我的学生!
文章图片

8月31日 , 送教老师杨慧君(右一)和郭丽娟帮助小州完成手指画 。 新华社发(王紫轩摄)
对于特殊儿童 , 教育就是爱的陪伴 , 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 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 。
“现在小州想学啥 , 我就教啥 。 有时学校都放学了 , 我还要给他教 , 尽最大努力 , 直到他学得高兴为止 。 ”杨慧君说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国特殊儿童保障工作持续加强 , 特殊教育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 特殊儿童得到了全社会更多的关怀 。 如今的小州特别开朗 , 他在老师的陪伴下实现了成长的蜕变 。
小州一直想去真正的教室里上一堂课 , 为了实现他的愿望 , 杨老师曾用轮椅将他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 。 在黑板、桌椅、老师和同学的环绕中 , 小州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上课的氛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