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化|杨东平:只要择校存在,家长的焦虑就解决不了( 三 )
从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经验来看 , 另一项重要改革是公办学校的体制改革 , 促使其成为创新型的学校 。 就像美国的特许学校、韩国革新学校、中国台湾实验学校的改革一样 , 保持学校公办性质不变 , 教育局和学校签订契约 , 设立一定的改革目标和考察期限 。 学校有办学自主权 , 做创新实验 , 教育局逐年评价 , 达成目标继续办学 , 否则办学自主权被收回 。 公办学校体制改革在中国内地还没有启动 , 但这是趋势 , 有助于公办学校形成自身的活力和多样性 。
技能型人才至少应在高职来培养 , 而非中职
中国新闻周刊:这两年 , 中考也引发公众热议 。 多地中考录取率在50%上下 , 被称为一考定终身 。 同时国家政策层面还有普职比大致相当的规定 , 这被认为对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普通高中和中职1:1的分流 , 你怎么看这个政策?
杨东平:在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 , 升普高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 上世纪90年代以前 , 大部分农村地区 , 升普通高中比例是非常低的 。 一个县就一所普通高中 , 大概只有1/3学生能升普高 。 到2019年 , 全国范围内 , 高中阶段普职比大致为6:4 。 但各个地区又有所不同 , 北部一些省份普高比例更高 , 超过60% , 东南沿海地区差不多在50%左右 。
产生差异原因或在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市场、产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吸纳能力 。 因此普职比绝不仅仅简单是做一个规划 , 要求1:1的前提 , 是要看有没有相应的教育资源和就业岗位 。 强行规定普职比 , 会进一步加剧教育恐慌 , 除非职业教育做得非常好 , 有很大吸引力 。 即便职业教育发展很好 , 也不宜用普职比去规范 。 在国外 , 这种比例是自然形成的 。
近两年中职招生人数增加 ,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开通了3+2的中职升大专的通道 , 也就是说报考人数的增加是为了升学 , 而非面向就业 。 这也和引导学生更多选择职业教育的初衷有偏离 。
在眼下 , 中职教育的水平是非常差的 , 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 。 从产业升级和发展来看 , 中职生不太符合需求 , 所以以后对普通劳动力的要求应是高中毕业 , 包括更多技能型人才 , 应在高职这个阶段来培养 , 而不是在中职 。
就职业教育而言 , 一个非常基本的前提 , 必须依托企业和产业来办 , 而不是教育局办 , 教育局只能办普通学校 。 因为办职业学校的成本是普通学校的三倍左右 。 中国中西部广大的农村地区 , 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能办出好的职业学校 。
地方政府教育行为和评价短期难以改变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大家还在讨论高中是不是该纳入义务教育 , 或者实行10年义务教育 , 对此你认同吗?
杨东平:这里面还是涉及教育经费的问题 。 教育领域的共同认知是 , 如果要延长一年义务教育 , 首先应延长的是学前 , 即学前一年免费 , 这也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 。 因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它的社会整体收益远远高于高中教育 。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下一步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点是什么 , 亟待改变的教育生态要素是什么?
杨东平:中国的教育改革有两个基本诉求 , 第一是解决当前的热点难点 , 义务教育的公共性 , 小升初竞争等 。 第二 , 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 。 但就现阶段而言 , 首要还应解决第一个问题 , 并且要设立有限目标 。
首先是小学和幼儿园阶段 , 初中和高中教育的问题应放在第二位 。 尤其小学教学 , 涉及千百万学校和教师的行为 。 作业量光靠发文很难改变 , 地方政府、学校的教育行为、教育评价也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 。 现在很多地方还在抓学校排名 , 升学率 。 此轮“双减”政策前 , 上海很多小学数学考试最后一道附加题就是奥数题 , 这样的考试评价就是在给家长施加压力 , 让其带孩子去参加校外培训 , 超前学习 。
推荐阅读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 港大蝉联第一
- 文化|教育部支持106所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传统|感受传统文化 喜迎新春佳节
- 考研|河北不得占用双休法定节假日开展文化课教学
- 变化|1—9年级语文教材下册,册册都有新变动!
- 文化|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养一盆水仙迎春来
- 高校|省人社厅、省档案局关于深化档案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四)
- 大学|高一学生期末数学56、物理28,化学41,还有希望考重点大学吗?
- 课后“空档期”变“成长加油站”——重庆“双减”带来新变化|新华全媒+| 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