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 二 )
没有必读书 , 只有必须读书
我常对学生说要多读书 , 但不能成为两脚书橱 , 不要成为知识的存储器 , 而要成为知识的加工器 。 想成为知识的加工器 , 就必须学会相应的方式方法 。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 远比记住一个问题的结论更为重要 。
同样 , 读书也涉及方法问题 。 一说到读书 , 许多人就想知道有没有方法可以读得又快又好 。 最初 , 我也希望找到这样一种高效的读书方法 , 天真地以为只要掌握了它 , 就可以快刀斩乱麻 , 无往不利了 。 然而 , 随着书读得越来越多 , 我发现事实并不如此 。 从古至今 , 从中到外 , 确实有许多谈读书方法的文章乃至专著 。 但是 , 没有任何一个读书人只是依靠读这些有关读书方法的文章或者专著就真的会读书了 , 就成为读书大家了 。
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 , 只是听别人说方法和道理远远不够 , 还要亲自尝试才行 , 这种尝试不能浅尝辄止 , 需要深入其中 , 持之以恒 。 真正读了许多书后就会发现 , 自觉不自觉之中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 。 这时再去读那些谈读书方法的文章或专著 , 就不再仅仅是看别人怎么说了 , 而是把别人说的与自己做的结合起来 , 找到一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 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别人的经验 , 就能获得更大的提升 。
我读书的口味很杂 , 既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 , 也读其他领域的书籍 。 我一直觉得 , 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懂得语文教学方面的知识 , 还应该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所涉猎 , 要成为一个杂家 。 但是 , 书是读不完的 , 必然要有所选择 , 我在选择读什么书的时候通常会考虑4个角度 。
第一个角度是要弄清楚“教育是什么” 。 我们现在常常讲不忘初心 , 方得始终 。 但是 , 常常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是什么 , 忘了目标是什么 。 如果询问一位年轻教师的教育初心 , 或许会比许多老教师清晰得多 , 有意思得多 , 反而是一些老教师可能教着教着就忘记了初心 , 开始不自觉地“育分”而不是育人了 。 所以 , 我时常提醒自己要阅读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经典书籍 , 比如洛克的《教育漫话》、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尼尔的《夏山学校》等 , 正是从“不忘初心”“重拾初心”出发 , 通过阅读教育经典 , 再次深入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何为教育?教育何为?
第二个角度是要弄清楚中国的教育 。 我们要了解世界教育经典如何阐述教育 , 但我们毕竟在做中国教育 , 所以要回到对中国教育的思索上来 。 我会阅读一些中国的教育书籍 , 比如 , 《礼记·学记》、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顾明远的《中国教育路在何方》等 , 阅读这些不同时代的教育书籍 , 再结合自己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 就可以更为深入地体会中国教育的问题何在 , 道路何在 。
第三个角度是教师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等具体问题 。 教育与教学不是空洞的概念 , 最终要落实到教师 , 落实到学生 , 两者要以教与学为纽带结合起来 。 我会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吴非的《不跪着教书》、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等 , 这些书的共同点是都不谈宏大理论 , 而是从具体生动的教育教学实例出发来谈 , 可以非常具体地知道如何做教师 , 如何进行教育教学 , 如何对待学生 。 我也会阅读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等书 , 这些书虽然写于八九十年前 , 但是其中所谈的一些问题 , 仍然是今天青年要面对的问题 , 而且观点一点都不过时 。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 既有助于自我成长 , 又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
推荐阅读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
- 疫情|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将分期分批对外开放
- 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 港大蝉联第一
- 物理|?江苏省教育厅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