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 三 )


第四个角度是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本学科的知识 , 还要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情感方面的积累 。 我们不仅要“授业”“解惑” , 也要“传道” , 而“传道”不是仅读懂一点哲学或人文经典就够了 , 还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厚的储备 。 所以 , 我还会选择其他一些书籍 ,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等书 , 了解和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 在人文知识方面得到进一步扩展 。
当然 , 并不是说只读这些书就够了 , 实际上远远不够 。 反之 , 也并不是说不读这些书就不行 , 实际上不读这些书 , 读其他书也可以 。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 , 对于教师而言 , 没有什么所谓的必读书 , 而是教师必须读书 。
与学生一起沿书梯攀登
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 , 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 ”从这么多年的读书经验来看 , 我也一贯反对从纸面上来到纸面上去、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的读书方式 , 一定要用经典观照现实 , 要切己体察 , 要亲身实践 , 才能说是真正在读书 。
在“读”和“思”的基础上 , 我更看重“行”的问题 , 如果不能将“读”和“思”落实到“行” , 那么这些所谓的“读”和“思”都是空洞的 , 都是蜻蜓点水 。
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 需要许多理论支撑 。 同时 , 教育容易凭感觉、凭经验来做 。 比如 , 许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认定家庭作业是必须的 , 没有家庭作业 , 学生就不可能学得更好 。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家庭作业的迷思》这本书通过科学实证研究 , 得出了“家庭作业并非必须”的惊人结论 。
在读过这本书后 , 经过审慎的考虑 , 我相信少留作业甚至不留作业是完全可行的 。 所以 , 通常在学生初中入学伊始 , 我就对他们郑重承诺 ,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不” , 即“不加课 , 不拖堂 , 不留硬性作业” 。 这样大力度的减负 , 虽然响应了国家的号召 , 但是初一初二实行起来尚且有一定的难度 , 面对初三应考的巨大压力 , 做到这一点更是难上加难 。 也正因为这样的“三不” , 初一初二我所教的班级成绩很不理想 , 初三依然短期内没有太大的改观 , 因此成为许多人议论的依据 , 认为我偷懒、不负责任 。 不过 , 我一直坚持这样做 , 把精力更多地用来钻研教材、钻研考试 , 自己多用力 , 而不是紧盯学生 。 事实是 , 学生在最后的升学考试中 , 通常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 我用实践证明了自己读过的书、学过的理论的价值 , 而不只是阅读或者思考一下便罢了 。
我还会把关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写成文章 , 这也是“行”的重要一部分 , 一边写一边发在微信公众号上与公众分享 , 以此来推动教育的点滴进步 。
“博学之 , 审问之 , 慎思之 , 明辨之 , 笃行之” , 这是《中庸》中关于读书治学的名句 。 我以为这句话涵盖了古今中外读书治学的全部精要 。
我心中理想的教育 , 教师不要做人梯 , 让学生踩着自己爬上去 , 而是教师和学生各有各的梯子 , 各自沿着梯子向上攀登 , 教师可以随时与学生交流 , 自己到了什么高度 , 看到了什么风景 , 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 在我看来 , 这梯子就是由一本又一本书所构成的 。 教师在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 , 自己先要做好表率 , 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
(于晓冰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 个人公众号“水寒说语文” , 谈教育 , 谈语文 , 谈经典 。 从教以来 , 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普及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