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被误解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可以怎么做?

在高等教育的精英时代 , 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中的主旋律 , 而学生事务则时时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 然而 , 国际化的浪潮将学生事务冲上水面 , 使得大学无法继续忽略他们的“衣食父母”——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 。
程星《大学国际化的历程》一书的第八章“学生发展的硬道理” , 聚焦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上:大学如何通过提高学生事务的管理水平来达到帮助学生发展的目的 。
书中写道 , 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在大学里尽管苦劳不小 , 但功劳却往往不大 。 究其原因 , 大致有二∶一是学生事务作为一个专门行业 , 经验有余、理论不足;二是学生事务作为一个管理部门 , 即兴有余、规划不足 。 结果是 , 学生成功了 , 先感谢他们的教授;学生出事了 , 警察、媒体、家长、校方等“各方神圣”都会不约而同地聚焦到学生事务管理部门 。 这一点上 , 中国人民大学陈伟教授慧眼如炬 , 直指大学学生事务之时弊及其后果 。 但是 , 他提出的大问题下面有太多的子问题 , 搅在一起 , 基本无解 。 无解的问题 , 若只关乎理论 , 继续探讨就是了;但学生事务却是一个实际得不能再实际的领域 。 事关学生成长与发展 , 求解比一味地批评更加重要 。 “倒着向前走” , 就是程星对这道难题的试解 。
下图是大学学生事务的一个简单流程 。 左边一列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或所做的“功课”;右边一列是我们对学生成长的各种期待;理论上讲 , 中间一栏是大学的一些管理机构 , 它们的组织、管理或操作左边所列的各项活动 , 来达到右边所列的目标 。

大学|被误解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可以怎么做?
文章图片

这个流程的问题在于 , 连接两边的管理机构只是两个粗粗的大箭头 , 却没有一一对应地将管理部门的日常功课与大学生成长的目标加以连接 。 其结果是 , 为应付左边的活动我们忙得马不停蹄 , 如不知“意义”何在;右边的目标意义崇高 , 却流于抽象 , 缺乏操作性 。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将图一中箭头的指向倒过来 。 我们先从输出端开始 。 确认想要达到的目的、得到的结果;然后将我们的所想所求在中间一列的大学机构中一一落实;最后再通过各部门的工作规划来重新检视那些“习惯成自然”的日常事务 , 保持有意义的 , 删除无意义的 。 可以这么说 , 学生事务规划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意义”的过程 , 从需要什么样的结果 , 到设置相应的机构 , 最后考虑在输入端放些什么 。 有效的学生事务管理就是合理安排时间与资源 , 把精力集中在想要实现的结果上 。
这样一个“倒着向前走”的模式 , 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大学学生活动的组织上所面临的困境 。 程星提到 , 当今大学教育两种可能的缺陷∶一是我们的教育对学生在外事场合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 , 二是我们的引导不当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沾上唯上是从的官场习气 。 不管哪种可能的缺陷在作怪 , 大学输出如此“产品”都不符合全球化时代对于具有国际视野、沟通能力和民主精神的人才的需求 。
因此 , 假如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或沟通能力作为学生事务的目的之一 , 那么我们可以先对“国际视野”的内容作出一些界定 , 如:帮助学生了解、熟悉他们即将进入的以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现实社会 , 帮助学生学习在多元化的职场生存发展的技能 , 等等 , 而这些目的的实现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在校园里营造多元化的模拟社会和职场 , 并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机会去学习、演练这样的技能 。 比如说 , 我们的团委和学生会是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 , 而不是越俎代庖组织好活动后逼着他们参加;我们也可以通过本地生和国际生之间的交往与融合来实现 。 从这个角度检视大学学生事务机构的设立 , 不难发现 , 学生事务办公室应该将其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功能转换成辅导功能;宿舍管理部门应当检讨将国际生和本地生宿舍分开的做法 , 通过宿舍活动促进本地生与外国留学生的交往 。 而上图中间一栏大学管理机构的改革必然会导致左边所列的各项活动相应的调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