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水平如何,是否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可采用问答法、暗示法、讨论归纳法等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
教学目标
1.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
教师板书: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
算一算,比一比 。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 。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页例3、例4,练习十六9---14题 。
教学目标:
1、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熟练地解方程 。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
3、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思维 。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 。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1、什么叫做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使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加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的大小不变 。
4、出示例3 学生交流 。
5、出示例4 学生交流 。
二、创设情境,引出知识
1、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 。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 。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题过程
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 。
2.5x=3.83
2.5x2.5=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2、提出问题
这是我们熟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 。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代数的知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