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字阅读让盲人的世界有了更多“色彩”( 二 )


数字阅读方便快捷
全面推广遇到瓶颈
实际上,早在2017年9月,中宣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多部门联合启动了“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包括构建盲人阅读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依托400家公共图书馆,免费向盲人出借20万台智能听书机;依托100所视障读者教育机构,免费向盲人出借1000台盲文电脑盲文电子显示器。
盲人数字阅读给视障人士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
滕红雨对音乐情有独钟,平常喜欢阅读音乐方面的书籍,但国内这方面的盲文书籍以前比较少。他就通过写信等方式,从国外的国家图书馆借来盲文乐谱,由于盲文乐谱是世界通用的,所以阅读起来并没有障碍。“如今,数字阅读将很多平台都打通了,随时可以阅读。”
殷梦兰则通过听有声书,找到了人生的新乐趣。每天下班后,她用智能手机打开有声书,听听小说,“生活丰富了不少”。
同样通过有声书听小说进行放松的还有在盲文图书馆从事校对工作的潘江。不过,如果要阅读专业书籍,他还是习惯摸读盲文书,“我们的‘摸’就相当于明眼人的‘看’。通过阅读,我了解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解决了日常生活中很多具体的困难”。
但目前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题,首先遇到的就是版权问题。
“盲人不能够享受到平等的著作权。比如,盲人在书店买了一本书,如果找人将这本书翻译成盲文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要翻译成有声版,则必须经对方授权。”何川说。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经签署了《马拉喀什条约》,该条约要求缔约方在国内法中增加规定,对版权权利人的权利规定限制和例外,允许复制、发行和提供已出版作品的无障碍格式版,如盲文、有声、电子文本等。何川告诉采访人员,现在我国著作权法已经修改,和上述相关条款内容相适用,该条约在我国正式生效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将来越来越多的书可以被制作成有声书、大字版,这对盲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文化福祉”。
何川还提到,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或均等化过程中,可能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比如,北上广深公共图书馆中都有自己的盲人阅览室等,但在一些相对较小、较偏僻的城市,硬件措施还不到位,或者仅有一个物理空间,服务理念并没有跟上。
李庆忠则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盲文图书馆、盲人阅览室虽然配备了书籍资源和相关辅助设备,但到馆的视障读者屈指可数。如何通过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视障读者,是这些地方正在探索的答案。
他还提出,出行不便也是导致盲人前往盲文图书馆或阅览室动力不足的现实原因。
多地探索破解难题
保障盲人阅读权利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在范兴坤看来,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想要吸引盲人来阅读,干巴巴地喊口号、说好处作用不大,只有找到适合盲人阅读的方式,才能真正吸引他们。
中国盲文图书馆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深入调研后了解盲人读者的文化需求,策划了名家讲座、“博物之旅”、陶然读书会、文艺展演等各种文化沙龙活动,组织盲文、电脑、音乐、朗诵、按摩、盲童兴趣小组、盲童夏令营等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盲人信息化应用、数字阅读推广、生活技能、书法绘画、盲文基础等知识培训,吸引视障读者主动走出家门,走进图书馆。截至目前,盲文图书馆每年平均吸引了3万多人次到馆参与各类文化活动。
各地为保障盲人的阅读权利,也纷纷展开行动。
甘肃省图书馆成立甘肃省残疾人阅读服务中心,建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专门为视障读者提供阅读和外借服务;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图书馆在改造升级时,特意设置少儿阅读中心,为未成年人和盲人人群提供了更舒适的阅读空间;山西省曾采购5000台“智能听书机”,盲人读者可免费借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