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探问“双减”课后服务:每天2小时,学生在“磨快刀”还是“磨洋工”?( 三 )


学校|探问“双减”课后服务:每天2小时,学生在“磨快刀”还是“磨洋工”?
文章插图
孩子们组装无人机对策建议校内尝试、发现兴趣并坚持“双减”后,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极大延长,从早上8时到下午6:30,十来个小时,放学后哪有精力再去培训班?海实校长陈健建议家长改变观念,充分利用校内时间和资源,完成孩子的兴趣尝试、素质加强、特长拔高。“同学们可以尝试体验不同的项目,不喜欢的就换,喜欢的坚持下去,提高水平甚至进入校队,参加比赛。争取在小学阶段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体育、艺术、科技项目并具备一定实力,初高中阶段深入加强和提高,最终成为自己终身的爱好、特长,甚至可能是职业选择。”陈健说。
学校|探问“双减”课后服务:每天2小时,学生在“磨快刀”还是“磨洋工”?
文章插图
无人机课程增加课程频率,注重延续性一些学校和机构开始重视课后服务课程的提高性和延续性。张雅怡表示,对一些课程进行3年甚至6年的规划,“例如美术,分模块教学,第一学期水粉画、第二学期剪纸……每个学期内容不同”。有的学校开设美术特色、科技特色、语言特色等素质教育特色班,学生入班之初就明确6年的整体课程规划,要求愿意持续学习六年的学生才能报名入读。在课程时间上,一些机构向学校争取一周2~3次的课程频率,或组建集训班和校队。但学校是否愿意给出更多的开课时间和场地,取决于校方对于该项目的重视程度。“航模、无线电等传统项目认知率高、赛事成熟,学校就愿意投入时间、场地、组建校队,但无人机是新兴项目,如果学校不想打造这一特色,就很难支持我们给我们更多的课程时间和场地。”武玉倩说。番禺区两大课后服务平台之一、智慧托管执行总裁韩玉瑕建议,学校可以充分调研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根据需求和校园场地,精选课程种类、优质机构,保障课程时间和质量,为学校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多品的教育目标。进入校队,获得高水平训练家长和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好校队资源。广州各校都很重视高水平体育、艺术、科技团队的打造,这些团队是代表学校水平、比赛的“门面”,如果能够进入校队不但指导老师水平高、训练时间有保障,还几乎免费。对于比较小众、普及性不高的项目而言,为了让感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在校就能够深入学习、有所提高,学校可通过组建校队、集训班等形式给予学生学习资源。采访人员了解到,目前已有学校开始采用此类方法,桥兴中学为打造科技特色,将一些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校队,请机构入校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学。对于已有一定普及度的科技类课程而言,学校应加强与机构的配合,根据家长、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每周上课频率。同时,学校也应严格遵守课程安排,尽量不以其他理由减少授课次数。对此,教育部门也应出台相关政策以监管、规范校外机构“入校”的授课次数,确保孩子们能真正做到“想学什么都能在校学到,想提升什么都能在校提升”。
学校|探问“双减”课后服务:每天2小时,学生在“磨快刀”还是“磨洋工”?】来源|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