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为什么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等幻想小说会广受欢迎?( 二 )



《五个孩子与沙精》 , [英]内斯比特(Nesbit,E.)著 / [英]莫厄特(Mowat,D)改写 , 孙炤 译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1月版 。
直到战争动乱的二十世纪 , 两位学者型作家“不务正业”地创作出系列长篇——牛津大学教授J.R.R.托尔金的《魔戒》系列(1954-1955)与剑桥大学教授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系列(1950-1956)的问世 , 可谓一锤定音 , 令幻想小说在西方成为一种潮流 , 一种不可撼动的存在 。
当C.S.刘易斯进行《纳尼亚传奇》系列创作时 , 出版商与朋友们也曾极力反对他涉足儿童文学写作 , 大家劝说 , 作为一名以严谨权威的中世纪文学批评者与神学家 , 他完全没有理由“跨界”写作 。 但刘易斯坚持认为 , 优秀的奇幻故事包含着种种深刻的心理真实 , 他驳斥了社会上将童话视为“逃避主义”的看法 , 留下名言 , “只有狱卒才会大肆抨击逃避” 。
J.R.R.托尔金更可被视作幻想小说的鼻祖 。 《魔戒》确立了奇幻类型的诸多特征 , 它的成功激励了后世作家们纷纷投入到幻想小说的创作中 。 当托尔金在书桌前以学究的严谨打造历险世界时 , 他一定没想到这部田园牧歌式的作品竟会引发全球狂热 , 甚至与摇滚音乐、自由主义等运动相联系 。 弗罗多和山姆的护戒之旅紧紧攫住了成千上万人的心 , 中土世界的团结与友谊成了人们心间的文学救生圈 , “选甘道夫当总统”和“来中土吧”等口号也在战后年轻人之间诞生 。
在托尔金开始创作三部曲的时候 , 故事中的中土世界已被他构思了二十年 , 精灵语言、地理构造、部落分支乃至诗歌传统 , 都早已在他的构思中发展完善 。 他以深厚的中古文学知识底蕴为中土世界增添了错综复杂的历史感与真实感 。 在他之后 , 幻想小说作家都会热衷于为虚构世界配上地图 , 形成完整弘大的幻想世界体系 。 1999年 , 在亚马逊网站的读者投票中 , 《魔戒》不仅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之一 , 而且还是两千年来最伟大的书之一 。
托尔金将他对奇幻故事的理论思考集中在文章《论童话故事》(On Fairy-Stories)中 。 在论文开头 , 他便明确指出这篇文章有三重目的:界定童话故事的概念、追溯童话故事的根源、探讨童话故事的价值和功能 。
托尔金提出幻想文学的意义在于将读者从“第一世界”(First World)魅惑至“第二世界”(Secondary World) , 读者体验第二世界的冒险后回到第一世界 , 将会从中获得心灵慰藉 , 并寻回一种更清晰视野重新检视第一世界 。 其中 , “第一世界”是造物主创造的世界 , 也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 , 而“第二世界”是作者创作的世界 , 是为幻想世界 。
在托尔金看来:“童话故事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年代的大门 , 如果我们穿越它 , 哪怕只有一刻的时光 , 我们已经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 也许就超越了时间本身 。 ”奇幻模式允许作家以一种超然的方式处理问题 , 这往往比直截了当的现实主义更能打动年轻读者 。
在作家、理论家们不懈地论述与创作实践下 , 幻想小说获得了其应有的话语空间与展示舞台 , 也逐步显露出两种真实性 。 优质的幻想小说具备“心理真实性”与奇幻世界的“内在真实性” 。 奇幻世界并非一个虚幻不实、任意构建的世界 , 进入奇境能使读者反观现状 , 更进一步地对所处的现实世界获得清晰的认识 。 奇幻故事拥有三种魔法力量——恢复、逃避和慰藉 。 游历奇幻世界的人能够从至暗的绝望中恢复过来 , 克服重重困顿 , 获得心灵重生 。 幻想的旅途释放了人们的愿望与需求 。
0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