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为什么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等幻想小说会广受欢迎?( 五 )


儿童幻想小说《哈利·波特》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
中国现当代的儿童文学受国外作品和理论的影响才得以确立 , 幻想小说的概念同样是舶来品 。 自五四时期开始发展的本土儿童文学一直命途多舛 , 其引进的初衷便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 , 期可培育新人 。 而看似无用的幻想文学遭受了“鸟言兽语”、“鄙俚怪诞”的攻击 , 也时常被转换作为盛装文化知识点、成人意志的容器 。

童话|为什么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等幻想小说会广受欢迎?
文章图片

《雅努斯的面孔:魔幻与儿童文学》 , 钱淑英 著 ,海燕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
中国对幻想小说这一文体产生明确意识主要源于留日的儿童文学学者的努力推广 。 二十世纪末 , 朱自强和彭懿两位学者回国大力阐述并推广幻想小说 。 除理论著作外 , 彭懿积极创作幻想文学 , 出版于1996年的《疯狂绿刺猬》被评论界认为是中国第一部自觉的幻想小说作品 。 1997年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联合彭懿在江西三清山召开了一次名为“跨世纪中国少年小说创作研讨会”的会议 , 提出打造幻想文学重镇的宏愿 , 将原创热情一把点燃 。
《疯狂绿刺猬》 , 彭懿 著 ,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版 。
在此之前 , 国内只有《宝葫芦的秘密》《“下次开船”港》等为数不多的优秀幻想作品 , 在此之后 , 在时代的风潮之下 , 短短数年间便诞生出多部儿童幻想作品 。 班马的幽幻时间 , 汤汤的鬼魅世界 , 顾抒的心灵秘境等作品纷纷涌现 , 可以说 , 新世纪原创儿童幻想小说已形成规模 , 既有成熟作者不断探索创新 , 突破自我 , 也有新锐力量持续融入 。 这是一幅极为丰富多元的宽阔版图 , 有着无穷的潜力与无量的前景 。
在国外畅销幻想小说系列的艺术震撼和市场刺激下 , 中国原创作者既为其振奋也为其焦虑 , 初始之击已奋力打出 , 但从长远来看 , 原创儿童幻想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还需沉淀以致远 。 原创的幻想小说多集中于侵入式幻想 , 主人公的生活中闯入了扰乱日常的魔力 , 一段段故事由此展开 。 如研究者谈凤霞所分析 , 从幻想的质地而言 , 中国的幻想小说更多呈现的是一种“轻幻想” , 在故事的材质、想象的密度和弹性方面还需要加强 。 原创幻想小说兴起不过三十年 , 一本书的成书出版被诸多原因推动着前行 , 但对照那些顶峰之作 , 慢下来或许才是更快的方法 。 这不仅是对作者的期许 , 也是对阅读环境的期许 。
另一方面 , 我们没有J.K.罗琳版的《哈利·波特》 , 但暂且不论黄大仙儿版《哈利·波特》的粗糙和儿童性的缺失 , 其间不也有令人心动的地方吗?
西方的儿童幻想小说从神话史诗、民间童话、浪漫主义文学中汲取养分 , 逐渐形成支派 。 骑士文学褪去宗教色彩 , 进一步发展历险、战斗、爱情、恐怖等元素 , 而有了儿童幻想小说的前身 。 我国古代文学中亦不缺乏幻想资源的深厚积淀 , 武侠小说和修仙玄幻小说正是沿着神话、志怪小说、神魔奇谈一脉而形成的门类 。
武侠与玄幻是中国文学特有的门类 , 玄幻小说在网络上更是最流行的文学样式之一 , 甚至吸引国外读者的狂热喜爱 , 自发性翻译阅读 。 但这类文学整体上的失重感仍然很强烈 , 批量式生产的规模运作下 , 动辄数十万字起步 , 用词粗滥 , 形式雷同 , 在虚无缥缈之境任由作者无端想象 。 优质的武侠与玄幻小说涉及纷繁的历史变迁、善恶斗争 , 那它们是否能打磨文学性与儿童性 , 融入儿童文学领域 , 作为新门类的一种呢?现代化儿童文学的发展一直遵循着西方话语 , 但中西方的幻想体系本各成一派 , 若幻想小说的创作习惯于去模仿呈现西方文化中的幻想元素 , 想要迎头赶上 , 或许只会亦步亦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