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沟通与写作”课程的理念、定位和主要内容

[摘 要]“沟通与写作”新课程定位“用沟通引领实用性说写能力培养” , 突出“为沟通而表达”核心理念 , 努力将言语、书面表达、礼仪融会贯通 , 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的沟通说写能力 。 课程将修德养心与沟通表达能力培养相结合 , 符合新文科“新思想新目标、传承创新、跨学科融合”的目标要求 。
[关键词]新课程;沟通;语文修辞;写作
2018年清华大学开设“沟通与写作”课 , 引发了强烈反响 , 从侧面说明提升“沟通”与“写作”能力极为重要 , 所以 , 要加快这类课程的建设 。 本文响应国家倡导新文科建设的号召 , 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 , 尝试就“沟通与写作”新课程的目标、性质、定位和教学内容做一些讨论 。
“沟通”与“口才”“写作”整合研究的缘起与课程性质
沟通不是简单的对话交流 。 沟通可能有大有小、有复杂有简单、有的容易有的高难 。 但是 , 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 , 沟通都是一个心理刺激和唤醒的过程 , 它都涉及人们深层的心理刺激和反应机制 , 最终是为了获取理解和达成相互认同 , 最高境界是双方达成了共同的行动 。 沟通包括自我沟通、人际沟通、职业沟通、群体沟通、媒介沟通 , 由内到外 , 由被动到主动 , 一切矛盾或危机都可能通过沟通化解 。 任何人、任何团体都离不开沟通 , 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合作发展的世界 , 沟通能力强占有很大优势 , 反之将寸步难行 。 因此 , 设立“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沟通与写作”等课程的首要目标都是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 此课程是一种素质教育核心课程 , 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通识课 。
达成沟通有多种方式和要素 。 有语言沟通 , 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文语沟通;有非语言沟通 , 包括表情、礼仪、肢体、图表甚至数字信号等 。 可以说 , 沟通首先是一种理念 , 是一种成人成才之道 , 一种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的为人修养和处世智慧;其次是一种获得事业成功之术 , 是一个人生活、工作、就业必备的处事技能 。 所以 , 以培养大学生沟通说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沟通与写作”课首要目标是要从沟通心理角度和精神教养方面 , 培养大学生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情怀 , 其次从沟通过程和能力方面进行沟通说写表达以及处事策略和技巧上进行训练 。
说写是达成沟通的主要方式 , “说”的表达能力培养通常依托“演讲与口才”课 , “写”的表达能力培养通常分为“基础写作”和“应用写作”两类课程 , “基础写作”一般教授的是“文学写作” 。 “沟通与写作”课程设置包含着“沟通口才”与“沟通写作”两方面相辅相成的内容 。 通过比较分析 , 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不同课程的主要特点和定位 。
“沟通与写作”课程的目标和定位
“沟通与写作”课程定位“用沟通引领实用性说写能力培养” , 突出“为沟通而表达”的核心理念 , 努力将言语、书面表达、礼仪融会贯通 , 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的沟通说写能力 。
“沟通与写作”课中的“沟通”既指一种理念和策略 , 也包含“沟通口才”训练的内容 。 一方面 , “演讲与口才”课程名称有将口才局限于“演讲”之嫌 , 虽然这门课大都会涉及交谈口才、论辩口才甚至谈判口才 , 但名称本身是有局限性的 。 另一方面 , 就“演讲”来说其本意是表演性的口头表达 , 也有理解为“面向公众的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 , 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 , 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表达方式” , 往往强调如何生动地字正腔圆地表达 , 容易造成演讲者形成“我说你听”“只要清楚表达思想和感情”就是成功的误解 , 从而忽略表达的目的和听众的接受 。 用“沟通”来修饰“口才” , 就是要以“沟通”理念和原理引领各种口才能力培养 , 强调“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 , 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 培养为沟通而表达的习惯 。 口头表达有交谈、讨论、论辩、谈判、演说、朗诵等多种方式 , 针对不同的对象、语境和时机都要根据沟通的需要选择和调整 , 还要加持甚至自然融入一定的礼仪 。 只有这样 , 以“沟通”贯穿或者引领口才培养 , 就能够抓住灵魂 , 本立而道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