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子|这是一个新领域,如何迎接挑战?( 三 )


04 我们如何迎接挑战
科幻阅读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 , 但目前很多教师没有做好准备 。 制约因素首先是观念层面的 。 语文教师群体中有把科幻作品当作低幼、边缘、休闲代名词的普遍偏见 , 平时不关注 , 缺少阅读积累 , 没有认识到科幻教育的价值 。 其实 , 科幻文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 , 诞生了许多大师 , 积累了丰富的优秀作品 , 我们不能抱残守缺、视而不见 。 其次是没兴趣 。 有很多在人文社科方面很有造诣的优秀教师 , 面对科幻作品往往读不下去 , 原因是在阅读生长发育的早期、好奇心最旺盛的黄金时期没有接触这类阅读 , 没有埋下科幻阅读的种子 。 他们习惯于欣赏“小桥流水人家”之类传统的文化意象 , 对科幻作品中闪烁着现代技术光芒的科技意象、充满着幻想意味的科学点子则无感 。 再其次 , 有些语文教师担心科幻作品中的理科知识会带来阅读障碍 , 有畏难情绪 。 其实科幻作品是面向普通大众的 , 作品中的科学问题会通过人物之口或在文本的其他地方做出解释 , 只要认真阅读 , 问题不难解决 。
科幻是今天这个时代需要阅读的作品 , 作为现代公民 , 回避科幻作品的阅读 , 在知识结构方面是有欠缺的 。 我们可以拜科幻阅读丰富的学生为师 , 拜教师中优秀的科幻读者为师 , 坚持一两年 , 有意识地“补课” , 就会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 这样指导学生会更具专业自信 。 教师有了阅读积累 , 师生有了共同的阅读爱好 , 在教学中必然教学相长 , 互相促进 。 何况 , 正视科幻阅读这个我们阅读结构中的盲区或短板 , 在人文类阅读的基础上 , 有意识地通过科幻作品加强科学阅读 , 构建健康的知识框架 , 充分满足学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 也应该是我们的职业担当和公共关怀所在 。
可喜的是 ,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内外 , 已经出现了科幻阅读课程的积极探索 。 北京景山学校教师周群在2019年《流浪地球》公映后 , 抓住教育契机 , 开设了为期两周的《流浪地球》科幻作品和影视研讨课程 。 周老师不仅借《流浪地球》教学生科幻小说的阅读策略 ,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 , 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 , 还利用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 , 以“笔谈”、设计题目、评价公众讨论等形式 , 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 , 给广大同行探索的启示 。 北京景山学校教师刘晓虹开发的《带上她的眼睛》续写课例 , 展现出科幻阅读的新探索 。 她以课文阅读为基础 , 以续写故事为任务 , 带领学生讨论后续情节、确定大事年谱 , 设计合理的营救方案和符合科学设定的地航船 , 把小说中的“她”带回来 。 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走了好几个来回 , 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星航科幻社 , 定期举办科幻夜读沙龙活动 , 开展刘慈欣等科幻作家作品的阅读分享 , 通过情景剧、圆桌对话、名家访谈、作品朗读等多样的形式 , 交流科幻作品的阅读成果 。 创作是阅读能力的最高表现 。 星航科幻社自编了全国中学生第一本科幻杂志《朝闻道》 , 已印制发布三期 , 收录学生科幻原创作品、科幻阅读笔记、科幻评论、活动新闻、经典作品推介等 。 这种读写结合的科幻教育 , 把学习经历成果化、学习成长可视化 , 给学生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和生态 , 推动科幻阅读的深入持续发展 。
从全国看 , 目前参与科幻阅读的教师还远远不够 , 大家还有顾虑 , 但我们有理由坚信 , 随着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加入科幻阅读队伍 , 必将探索出更为丰富多样的科幻阅读的打开方式 , 让富有创造性的科幻阅读之光照亮彼此 , 照亮前方壮美的星辰和大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