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懂王”的课抢着上?“双减”后,一起走进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

不知不觉 , “双减”政策落地已经满百天啦 , 老师和同学们肯定发现了校园里发生了不少奇妙的变化!“双减”政策的出台 , 在“解放”孩子们的学业负担的同时 , 也意味着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 , 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 , 提高综合素质 , 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
落实“双减”工作的重点不在减 , 而在于增!因为“双减”对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内 , 学校和老师要更科学地设计、更精心挑选教学内容 , 培养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今天 , 和播报君一起走进海淀区双榆树一小 , 认识一位号称“懂王”(最懂孩子 , 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的武术老师——高菲 。 按高老师的说法:“习千年国粹 , 树时代新人!” , 就让我们从她那堂孩子们都要抢着上的武术课里寻找“双减”实践的答案 。

训练|“懂王”的课抢着上?“双减”后,一起走进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
文章图片

“懂王”高菲老师和武术队的孩子们
千年国粹大武术 内外兼修有价值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教育价值和优势更加得到凸显 。
武术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兼修 。 人们常说:“上武得道 , 平天下;中武入喆 , 安身心;下武精技 , 防侵害 。 ” 武术源于先民对生存斗争和搏斗经验的提炼和总结 , 是一门以强身健体和防御敌人进攻为目的、高度自保的技术 。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武术在中华大地已经绵延传承了数千年 , 并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渐超越了身体体能与动作技巧的局限 , 上升为以身体动作诠释中国文化的生动载体 , 展现的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生机勃发、最具阳刚气质的一面 。武术作为国粹 , 不仅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 更是丰富的教育资源 。
近些年来 , 双榆树第一小学在通过武术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 其武术队的小将们更是凭着自己扎实的功底和骄人的成绩 , 在北京武术界声名在外、家喻户晓 。 双榆树一小作为海淀区武术传统学校 , 其武术教学特色和成果也在海淀区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可 。
习武过程虽然艰辛 孩子们却说很快乐
每天清晨的课前 , 午休时间 , 还有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 , 双榆树一小的操场上、武术教室里 , 都能看到一个个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训练身影 。 孩子们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 进退开合、闪转腾挪 , 有的打拳 , 有的舞弄器械 , 刀、枪、棍、棒、九节鞭、双沟、朴刀……练什么的都有 。
武术队的老师高菲介绍说 , 他们武术队的孩子几乎每人都会练三、四个项目 。 武术中的刀、枪、棍、剑、拳 , 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同 , 为了让每个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她会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素质条件 , 安排他们学习不同的项目 。

训练|“懂王”的课抢着上?“双减”后,一起走进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
文章图片

习武的过程是艰辛、漫长的 , “冬练三九 , 夏练三伏”“拳不离手 , 诀不离口” 道出了习武的真谛贵在持之以恒 , 需要习武者具备“恒”的品质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 同时 , 武术又是一项相对单调、枯燥的体育运动 , 长期坚持下来需要更大的决心和超过常人的意志品质 。 但是在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堂上 , 却看不到武打小说和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学武苦情场景 , 相反 , 孩子们这边厢挥汗如雨 , 转过脸都是笑语晏晏 。
在双榆树一小 , 武术是快乐的运动 , 经常伴随着一阵阵欢声笑语 。 高菲老师懂孩子 , 她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 总是在训练中让大家或分组pk , 或单项pk , 或玩游戏pk 。 这种训练 , 既锻炼了大家的基本功 , 又提升了团队协作意识 , 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在开心的氛围中快速有效的提升武术技能 。 那些曾经在父母长辈面前胆怯娇气任性的孩子 , 在武术队待过一段时间就像换了个人 , 变得坚强、开朗、知书达理 , 善于协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