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半月谈丨如何收费?怎样管理?“学校引进校外机构”面临几道坎( 二 )


三是谨防部分培训机构将课后看护当成“试听课堂” 。 东北一所小学此前曾向校外培训机构采购过机器人课程 , 由培训机构教师上课 , 该课程表面上免费 , 但需要每学期交几千元的材料费 。 而且 , 该机器人课在校内只讲最基础内容 , 如果要学习编程等课程 , 需要另外交费 , 到该培训机构增加课时 。 一名参与过该课的家长表示 , 这成了培训机构拉学生的方式 。
有中小学学校校长表示 , 引进校外机构可以有 , 但不宜过度 。 “不能完全依赖培训机构办教育 , 否则 , 学校就成了机构的第二战场 , 老师成了帮培训机构收费的 , 也要谨防引进过程中是否存在机构给学校回扣等一些腐败行为 。 ”
完善制度 , 实现多赢
专家建议 , 更好落实“双减”文件要求 , 要用好校外培训资源 , 有助于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 与此同时 , 也要建立好购买社会服务的一系列制度 , 实现学校、学生和培训机构共赢 。
一是探索校内托管教师全社会统筹制度 。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付卫东等建议 , “双减”后 , 学校可探索聘请校外培训机构分流出来的高素质、高水平人员 , 将其引入校内课后托管服务 。
同时 , 建立更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 。 课后服务是以学校为主体的服务活动 , 无论是依托于校内教师或校外服务机构 , 都需要极大地调动本校教师的积极性 。 可进一步明确报酬 , 鼓励吸引校内有特长的老师也更多参与课后服务 , 不断增强老师的劳动获得感 。
二是因地因校给予课后服务定价指导 , 进一步完善培训机构入校的管理、评价制度等 。 一些小学校长表示 , 收费标准决定了课后服务可持续性和课程资源丰富与否 。 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有政策支撑 , 在定价上既避免一刀切 , 也避免放任不管 , 让学校能在开展课后服务时更有底气 。
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校长侯明飞建议 , 引进校外机构后 , 可实行学校、家长、机构“共管共评”制度 。 培训机构授课时 , 必须有校内教师或家长代表在场 , 对授课内容、学生完成情况等 , 进行评价、管理 。
三是建立完善的市县级课后服务管理平台 , 由教育部门对校外机构入校做好统筹 。 部分学校建议 , 课后服务对许多偏远落后地区学校仍是新课题 , 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县级课后服务平台 , 以满足学校课后服务更多元的需求 。 特别是为薄弱学校和偏远地区学校提供优质规范的教育服务 , 突破其因师资、硬件等缺乏而无法切实开展素质教育的瓶颈 , 满足更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
【管理|半月谈丨如何收费?怎样管理?“学校引进校外机构”面临几道坎】(刊于《半月谈》2021年第20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