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生眼中的影视作品( 二 )


一个高二女生说 , 她喜欢《老师·好》《少年的你》《悲伤逆流成河》《最好的我们》《你好 , 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等“有一点点青春萌动爱情”的作品;也喜欢《爵迹》等玄幻题材的电影 。 “现实里没有的事物 , 要想真切感受只能通过影视作品 。 通过影视这个载体 , 可以把我的一些小幻想寄存在一个不存在但能看到的世界里 。 ”
而欧阳王子说 , 好的电影让人在思考中成长 , “优秀的影片除了表现爱国主义之外 , 还能提供成长所需的营养 , 能通过画面让我们回顾历史 , 以先辈为镜 , 去探寻我们在时代洪流和个人成长道路上如何去做 。 ”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在2020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表示:“我们以为‘儿童电影’就是简单的电影 , 以为儿童是还没有写字的白纸 , 而不知道他们已经在纸上画上了自己的色彩 。 同时 , 我也不认为‘儿童片’就是教育片 , 看完就像上了一堂道德教育课 。 我认为适合孩子看的电影 , 应该能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他们正在经历着的生命 , 并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生命 。 ”
戴锦华在她编著的《给孩子的电影》序言中写道:“我心心念念的是 , 若是我在孩提时代、‘青葱’年华便能看到如此多丰富而杰出的电影 , 我的生命也许便会有所不同 , 我也许能更早地窥破自己、洞察生命、理解社会、拥抱人生 。 ”
在“影视教育主题论坛”上 , 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二级巡视员贺承瑶强调 ,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强 , 渴望被聆听、被关注 , 因此 , 影视作品除了要弘扬主旋律 , 还应该多关注孩子们自己的事情 , 贴近孩子的真实生活 , 反映他们的心声 , 才能吸引孩子 。 她提到 , 去年反响很好的影片《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 , 都表现了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 。
贺承瑶对影视行业和影视教育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影视作品要重视历史知识、生活常识的准确性 , 不能误导孩子;二是教育工作者不要因噎废食 , 不能因为一个小的瑕疵就否定整部作品;三是要创造更多渠道 , 让孩子通过优秀影视作品走进生活、呈现自我 。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龚金平告诉采访人员 , 他观察到 , 近年来的影视市场青睐能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的“合家欢”类型电影 , 而《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低幼向的动画电影已经不吃香 。 “我的儿子上初中以后就不爱看动画片了 , 一般家长也没有耐心陪孩子看动画电影 , 更愿意带孩子看《摔跤吧 , 爸爸》《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片子 , 孩子看着有乐趣、有共鸣 , 家长看出更多门道 , 也可以跟孩子讲一讲 , 所以这类电影票房都很好 。 ”
龚金平还建议 , 教育工作者在给孩子推荐影视作品时 , 不必仅局限于国产主旋律电影 , 只要是优秀的、正面的作品都可以让孩子看 , 因为孩子的精神需求是十分多元的 。 “影视作品的育人功能是广泛的 , 除了德育以外 , 还包括开拓视野 , 引发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 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思维 , 以及美育功能 。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