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两张皮”的现象 , 就教师个体层面而言 , 就是要坚持做“真实的科研” , 即发现真问题、寻找真原因、提出真任务、开展真研究、拿出真成果 , 不简单照搬别人的做法 , 不机械套用政策条文 , 任何听起来不错的理论、模式、策略、方法 , 只有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在体制机制层面 , 不要逼迫教师去干一些无意义的事 , 比如鼓励教师读书写作、提炼教学成果是必要的 , 但不要把发表某个级别的文章、获得某个级别的奖项与教师的“身家性命”(如职称、职级等)挂钩 。
胡远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选题时缺乏问题意识 , 没有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与困惑进行分析 , 因此课题研究工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来说 , 没有问题的课题就是“假课题” , 研究过程就是“假研究” 。
“在研究中工作 , 在工作中研究” , 这既是一线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 , 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方式 。教育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起点和素材 , 而课题研究则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正如名师李镇西所说:“把难题当课题 , 是最真实也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 。”我们之所以提倡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 , 其目的就在于促使教师们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 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 , 解决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 “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 。
只有各方协同努力、尽职尽责 , 科研与教育实践“两张皮”现象才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 , 科研才能真正“步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相关科研管理部门的课题评审机制应完善 。科研管理部门要把好课题评审的“入口”和“出口” 。一方面要严格把关课题的立项评审 , 坚决杜绝“假课题”现象;另一方面要严格把关课题的结项评审 , 把教育实践作为结项评审的重要依据 。二是学校教科室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的督导工作 。学校的教科室要对本校教师的每一项课题研究过程 , 如选题、研究过程和结项活动等 , 进行全程督导 , 保证教师课题研究过程的扎实性和有效性 。三是一线教师应树立“真课题、真研究”意识 。教师选题时应聚焦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 , 聚焦比较棘手的问题与困惑;研究过程中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活动 , 以问题为导向 , 反复实践 , 直至问题解决或部分解决 。
《教育家》:据调查 , 不少教师做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评职称 。如何从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出发来扭转这一出发点 , 使课题研究回归反哺教学的初心?
陈春勇:针对瞄准“评职称”而开展课题研究的问题 , 课题评审要全面审核课题研究对解决教育教学“真问题”的价值作用 。有的中小学教师本着评职称的目的做课题 , 在课题研究中不认真解决教学现实问题 , 甚至还有学术造假行为 。为此 , 职称评审机构要加强对课题研究及其结题成果的质量审查 。职称评审机构应聘请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等 , 通过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方式 , 认真审查课题研究是否由课题主持人亲自完成而非雇用“枪手”代笔 , 研究成果是否侵权、是否扎根教育教学实际并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真问题 。
针对职称评审过于看重课题成果的问题 , 要适当平衡课题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比重 。当前 , 职称评审中课题成果占比较高 。对此 , 应力破“五唯”顽疾 , 适当淡化课题研究和论著论文 , 综合考察教师的师德表现、解决教学真问题的实际科研能力和工作绩效 。学校按其管理权限推荐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参评高级职称时 , 要着重考核教师的师德、工作表现和业绩 。职称评审委员会也要重点审核这些内容 , 尤其是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成果 。
还要注意 , 不能过于看重“高级别”课题 , 因为有些“高级别”课题过于宏观、偏重理论探究 , 不能切实解决教学实践难题 。为鼓励教师开展“真”研究 , 学校可精心设计直击教学实践难题的校级课题 , 激励教师产出“真”成果 , 将其计入教师工作实绩并作为教师评职中的科研能力依据 。
推荐阅读
- 泡菜炒牛肉怎么烧,酸菜炒牛肉家常做法?
- 面试流程步骤 如何面试介绍
- 云腿月饼 云腿月饼馅料的做法及配方
- seo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做seo seo是什么意思
- 瑞香盆景怎么制作 怎样做瑞香盆景
- 如何注销微信 微信账户注销步骤
- 蜂蜜柚子茶的做法和功效,蜂蜜柚子茶做法大全
- 老师怎样做可以避免课堂无聊 可以避免课堂无聊的老师做法
- 整字行书怎么写好看,特别是下面个正字如何写 整字行书怎么写好看
- 腌制豆角怎么做好吃,腌制豆角怎么做好吃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