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大部分的草长得都像树一样了,那么树就不像树了,而是普遍意义上的草( 二 )


因为从长远看这两种人走入社会后取得成功的概率要高于普通人 , 这是不争的事实 , 大数据调查显示的结果就是这样 。
娜自己也认可 , 第一种很好理解 , 比如60后创业的那一代人 , 他们赶上那一时期的开放红利 , 敢于拼搏 , 从结果上看 , 有的人能取得成就并不是学历低不善于读书 , 而是绝大部分的人的确聪明 , 这是创一代的天赋 。
我说 , 确实是这样的 , 60后的创富一代里也许有学历低的 , 但是 , 我们能看到的是 , 80后的成功者里 , 大部分是名校毕业的了 , 这一点 , 在国外特别明显 , 国内也是这样的迹象 。
那么第二种人 , 更不用说了 , 第一种人通过多年努力 , 辛苦拼搏后站在人生巅峰 , 第二种人在老爸退休后 , 自然而然的接替了第一种人打下的基础 , 他们走向人生巅峰基本上也是早已内定了的 。
娜对我说 , 这就是人的命 , 富二代生在了创一代的家庭 , 他们比普通人少奋斗了多年 。
是的 , 虽然很多人可能看不起第二种人 , 认为这并不是自己的本事 , 可即便我们大家都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 ,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 , 这样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孩子去罗马的路更近 。
可是 , 如果我们站在名校的角度去想问题 , 包括国内的那些私立名校 , 它们这种招生倾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想要的是高比例的优秀毕业生的成功预期 , 以此来维持名校的光环 , 从而站稳一线名校位置 。
娜认同 , 这是肯定的 , 名校经营和做生意是一样的 , 既然大多数人认可的就是成功 , 就像做生意多赚钱一样 , 那么名校也和生意场上一样 , 想要生存 , 做一线名校 , 就必须要迎合时下大众的认知 , 那样自身才能被更多的人认可 。
和娜聊了一会儿后 , 她问我 , 那些国外名校若是换一种招生思路 , 比如可以招家境不怎么好 , 但分数却很高的 , 可以不?
我对她说 , 一个普通人的逆袭是需要时间的 , 而且成功的概率并不高 , 假如名校只招收家境不好且分数高的 , 就只能等待他们逆袭了 , 十年 , 二十年有可能他们当中有那么几个人逆袭了 。
而与此同时 , 那些家境好 , 分数中等的人被稍微低于名校地位的其他学校以素质的名义招收了 , 这些人会怎样?
二十年后 , 他们依然有机会继承老爸的公司 , 成了董事长了 。
这样的思路可能刚开始看起来仿佛没什么 , 可二十年后你就会发现那些董事长们大部分都来自于江湖地位稍微低的那个学校 , 只有极个别的来自那所名校 , 靠逆袭 。
这样的结果 , 你让名校怎么维护自己的江湖地位?
等于说自己把优势让给了其他学校 , 自己把自己给玩挂了 。
从这些你可以看出 , 国外名校招生倾向于这两种资源 , 本质上还是因为教育里面选拔的占比高于教育本身 。
他的本质是发现那些有可能成功的人 , 而不是把原本成功不了的人培养成能成功的 。
把有钱的人招进去 , 反正若干年后注定子承父业还是有钱人 。
把聪明人招进去 , 一成也许逆袭成了商界领军人物 , 剩下的九成再不济每年拿个几十万的高薪也是可能的 。
这是人家的模式 。
和娜结束通话后 , 我就在想 , 富二代群体本来就是成功率极高的群体 , 有没有念国外名校也一样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成功基础 , 所以 , 那些国外名校赶着以各种素质教育为理由来招收他们 , 是为了自己 , 为了自己的学校名气 。
他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成功人士出自于他们的学校 , 让更多的成功人士成为彼此的校友 , 这 , 才是人家维系名校声誉保持自己不从一线名校掉队的策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