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于洁:看见学校,看见孩子,看见时代,看见自己


昆山|于洁:看见学校,看见孩子,看见时代,看见自己
文章图片

“有的繁华 , 我从不羡慕 , 因为最美的 , 在心 , 不在远处 。 ”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温暖的、长远的 。
2019年 ,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名班主任于洁 , 决定从城市名校来到乡镇中学 , 教起了“倒数第一”的“放牛班” 。 一切从零开始 , 既是重建 , 也是回归 , 教育的讲台没有大小 。
2021年11月17日 , 在第八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开幕式上 , 于洁作为教师代表 , 分享了她三年来的“看见”:看见教育的幸福 , 看见教师的使命 , 看见孩子的未来 。
?The 8th Educational Innovation
Conference of China
看见学校
我从教已经31年 , 做了30年的班主任 。 前28年我都在昆山城市里教书 , 在4所学校工作过 , 生源都在中等以上 , 甚至有顶级生源 。 但有时我会问自己 , 教出很优秀的学生 , 究竟是自己的本领和功劳 , 还是因为生源好?敢不敢到农村去工作?
2014年 , 昆山开始实行教师轮岗 , 我几次申请去农村中学轮岗都无法成行 。 2019年 , 昆山实行集团化办学 , 城市一所学校和农村两三所学校形成一个集团 。 终于 , 我以集团内部轮岗的方式来到来到了昆山农村一所学校——花桥集善中学 , 并在学校附近的农村租了一个房子 , 便于教学 。
来到这里 , 我看到了学校的艰难 。
在生源上 , 这是一所100%积分生的学校 , 即学生都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孩子 , 学生儿童时代大多是留守儿童 。
有个学生告诉我 , 他从小在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 , 父母外出打工 , 极少回来 , 甚至小时候都不认识自己的父母 。 到了念初中的年纪 , 父母把他接到身边 , 就在这所学校读书 。 他对我说 , 因为长期和父母缺少接触 , 不知道怎么跟父母沟通 。
像他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 。 班上还有一些孩子 , 虽然父母都在身边 , 但是经常半夜三更才回来 , 因为他们要上夜班 。 这些孩子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伤痛和孤独 , 同时 , 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 且参差不齐 。
师资上 , 学校里基本都是年轻教师 , 平均年龄不到30岁 。 老教师对于这些寂寞孤独的孩子尚且有些手足无措 , 何况尚未当爹当妈的年轻人?
最大的难点还是在家校合作上 。 大量孩子的家长忙于打工或者做生意 , 夜晚常不在家 , 尤其是父亲 , 有的孩子一年只能见到一两次;母亲顾了老二顾不了老大的居多 。 家长文化水平也较低 , 家庭教育简单粗暴 。 所以 , 想要做好家校合作 , 真的是困难重重 。
当然 , 我也看到了学校的努力 。
从学校一把手校长到中层领导 , 几乎都是每天6点多钟就来到学校 , 分年级巡视 , 班主任们基本6点50就在班级了 。 而老师们大都住在很远的市区 , 也有很多是在学校附近租的房子 。
针对年轻教师 , 学校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平台 , 还进行了一对一的师徒结对 , 聘请昆山市有名的各科教学高手指导教育教学 。 校长更是亲力亲为 , 每天都在教室里面听课 , 并且组织评课 。 老师们非常用功 , 经常可以在学校“师生间”看到他们和家长学生促膝而谈的身影 。
有了这样的看见 , 我告诉自己:不管教了多少年书 , 不管做了多少年班主任 , 必须平衡心态 , 从零开始 。 这个时代 , 需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 我努力实践着 。
看见学生
学校非常信任我 , 让我带年级当中“倒数第一”的班级 。 可能换了别人会很不开心 , 但对我而言 , 其实是最好的安排 , 是我和这些学生们最美的遇见 。 我们班的口号是“弘毅一班 , 团结向上” , 带班的时候 , 我真的是竭尽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