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考查翻译水平,考试能否?从译者胡婧“不合格”说开去( 三 )


胡婧的翻译算不算好?她这次参加考试的译文没有公开,但从她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和CATTI考试官网个人专栏发表的翻译来看,她的语言功底得到了不少读者和业内人士的认可,翻译也颇为讲究目标语言的通顺与优雅,而这种“脱壳”对源语言原意表达的影响,也成为可能的争议。
当翻译行业不断走向市场化与职业化,文学翻译的占比越来越低,直译或是意译,许渊冲与王佐良的“鸳鸯蝴蝶派”与“外科手术派”之争仍在继续,而何为“称职”翻译,也许只有持续争论,没有终极答案。
考查翻译,考试能否?
不是所有的翻译都能通过“出版大作”“荣获大奖”得到证明,但当下市场各行业对翻译人才需求量巨大,加之“好翻译”的标准也无定论,近年来翻译似乎成为没有门槛、人人皆可走一圈的领域:只要是外语专业的,甚至非外语专业但英语过了四六级的,都被默认为可以做翻译,而是否为翻译专业科班出身并不重要。
“不拘一格降人才”固然是好事,但低门槛造成的翻译领域龙蛇混杂乱象也需避免。因此,组织全国统一的翻译考试,似乎成为考查、选拔“好翻译“最为可行的办法。美国翻译协会(ATA)认证考试、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家学会高级翻译文凭(DipTrans)、联合国译员职位考试及其衍生的语言人才培训体系(UNLPP)考试,都是国际翻译行业被认可的认证考试,中国外文局也自2003年起组织CATTI考试。
由于是外文局组织,唯一纳入国务院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的语言类考试,CATTI已成为国内最权威的官方翻译水平考试。考生数量越来越多,合格率却始终处于低位(英语二级笔译考试约10%、一级笔译考试约8%),多数考生信心满满却“屡战屡败”,他们心中的不解也经由胡婧的一封公开信表露无疑:考试能否客观反映真实的翻译水平?
公号“CATTI中心”的2021年上半年合格率数据。
这是一个与“含权量”无关的问题,但要比其复杂得多。不谈语言或翻译水平测试,就考试这一形式本身的有效度和预测能力而言,争议便从未停止。
托德·莫里森和梅兰妮·莫里森1995年4月在《教育与心理测量期刊》发表的《预测效度的元分析评估》一文,覆盖了此前30多年参加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的5000余名考生,进行了20多项有效性研究,而结论令人瞠目结舌:GRE成绩仅占这些学生在研究生院成绩变化的6%,从能力测试的角度看,“几乎没有用”。
教育理论家比尔·艾尔斯也评论过标准化考试的局限性,认为它“无法衡量主动性、创造力、想象力”,可以衡量和计算的是“孤立的技能、特定的事实和功能、内容知识”。且不说考生中的“不良应试者”和考试焦虑症群体,标准化考试的这一特性在所有的翻译水平考试中尤为凸显:翻译虽然是“戴着镣铐起舞”,但离不开译者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前文提到的翻译家必备素质,也决定了翻译不是靠孤立的技能立足,也不是靠单一的事实、功能和知识便可判定。
理论与实践、通才与专才,
翻译考试的几个矛盾
翻译(笔译)能力究竟如何判定,其构成要素包括哪些?《现代外语》2018年第1期的一篇论文《中国英语笔译能力等级量表的构念与原则》提到笔译能力由双语交际能力、翻译知识、百科知识、工具使用与研究能力、译者心理生理主体因素、策略能力这六个子能力构成。有鉴于此,《外语学刊》2018年第2期的《笔译能力测试的构念界定和效度研究:以全国翻译专业八级考试为例》一文则分析,“全国翻译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翻译知识”、“概要写作”和“篇章翻译”三个板块,能以较高效度评测出“译者心理生理主体因素”之外的其他五个子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