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考查翻译水平,考试能否?从译者胡婧“不合格”说开去( 四 )


水平|考查翻译水平,考试能否?从译者胡婧“不合格”说开去
文章插图
《翻译研究》,思果 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
但是,多数翻译工作者既非翻译专业出身,也不需要翻译史、翻译学理论方面的学术性知识与研究能力,他们所能参加的,也只有与职业和实践技能挂钩的社会考试(包括CATTI)。这些考试的形式与内容不尽相同,但基本上着重于篇章翻译的考查,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若干篇文本翻译。
考试广度越窄,自然越难全面考查翻译能力;考试精度越低,也更难检验考生的专业能力是否足够。尽管翻译能力的考查聚焦于文本翻译本身,不同考试的考查范围也存在差异:DipTrans和UNLPP提供了不同领域供考生选择参加考试,而CATTI考试始终保持“全国一张卷”,选材偏重于政治类文本和《经济学人》等外刊。
由于翻译工作者很难真正成为百科全书式的“杂家”,不同的人能否通过考试,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考试题材,而非个人功底。曾通过CATTI三级、二级、一级笔译考试的资深翻译培训人闫玉亮便指出,翻译群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通才”,各种领域不同题材的翻译工作都可胜任,但无法做到顶尖水平;另一类则是“专才”,只能胜任特定领域的翻译,但水平非常高。
对于“通才”而言,一旦遇到难度明显拔高的文本(如2020年11月一级笔译考试中关于作家爱丽丝·门罗的文本,摘自《纽约时报》),便会力不从心;对于“专才”而言,题材不熟悉更成为他们折戟沉沙的硬伤,毕竟当今社会翻译工作者遍布的领域太多,各领域交叉的趋势也越发明显,提供领域选项再多的考试也无法兼顾(例如当下盛行的影视字幕与配音翻译)。对于因“题材不适应”而无法被考试认可的翻译,也很难直接给出“不称职”的结论。
这也是为何不少关注CATTI考试的业内人士多次提及的原因,他们希望该考试一方面能提供更宽泛的考查领域以供选择,另一方面更注重工具使用与研究能力(如在译者专业知识有限的情况下考查其资料检索能力,而不局限于查纸质词典),同时给予考生更加宽松的考试时间,让他们从容答题、充分呈现自己真实的翻译水平。
水平|考查翻译水平,考试能否?从译者胡婧“不合格”说开去
文章插图
《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美]乔治·斯坦纳 著,孟醒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2020年9月。
除了考查,“评估”也是考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翻译考生而言,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考查。正如前文所述,文本翻译并无客观标准答案,何为好翻译也是见仁见智。在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忠实原文或“脱壳”的选择上,同一文本不同的语句都需要具体推敲,而且各有利弊。一些不知为何考试失败的翻译工作者,甚至包括一些屡战屡败的资深翻译,往往不是输在能力不行,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译文风格是否符合CATTI考试的评分标准。
一些业内人士在读了胡婧公开发表的译文后便发现,其翻译水平毋庸置疑,但她那种略为“跳脱”、运用辞藻的翻译风格,极容易触碰到CATTI考试的扣分点。相比于中规中矩的学生,这往往是老翻译们的“通病”。在此情况下,一个更加透明、清晰且公开的评价标准或许能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帮助这些翻译工作者更有针对性地答题,使其翻译能力得到更加客观的评价。
考试的局限性或许难以完全消除,但翻译领域也很难找到能力考查的更优途径。即使没有全国统一考试,不少单位在寻找译者时,也会组织考试或者试译。包括闫玉亮在内的不少资深翻译也坦承,CATTI等考试至少可以有效考查翻译工作者的外语和翻译基本功,判断考生是否具备成为称职翻译的潜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