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足球、篮球、街舞…这样的课后服务学生家长都爱了!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北湖小学开设25门特色课陪伴孩子个性成长
这样的课后服务,学生家长都爱了!
11月19日下午4时,江汉区北湖小学的课后服务时间开始了。街舞、手鼓、舞蹈、泥塑、剪纸、编程、足球、篮球……孩子们走进不同的教室、场地,学习起自选的兴趣课,音乐声、呐喊声、欢笑声交织于校园之中,和谐而美好。这学期开始,北湖小学构建起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体系,开设了25门兴趣选修课:街舞、无线电测向、合唱、舞蹈、轮滑、模型、管乐、小主持人、传统文化、生态环保、泥塑、剪纸、动漫、手鼓、小小模特队、“小小科学家”、国际象棋、围棋、创意美术、尤克里里、硬笔书法、武术、高尔夫、篮球、足球等。从周一至周五,孩子们开启“走班”模式,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个性特长。
“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减’要求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北湖小学校长范永岁表示,作为全国文明校园,北湖小学以“和谐教育”为主线,学校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形式,不断丰富课后服务项目,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就能探索艺术、科学、体育,免费发展兴趣特长,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师生和谐发展。
■ 非遗传承人请进校园
动手动脑中传承传统文化
“同学们要先把小马的身体捏出来,再轻轻捏出马的鬃毛,搓出马的四条腿……”泥塑课上,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制作泥塑小马的要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观察马的特点,动手认真制作,完成泥塑过程中的每个步骤,最终做出完整的作品。
给孩子们上泥塑课的,是武汉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泥塑第二代非遗传承人封颖、张露文。除了这两位老师,“武汉剪纸”非遗传承人骆清霞也被请进校园,教学生剪纸。这学期,学校不仅开设了泥塑、剪纸、棉絮画三个非遗课后服务项目,还与江汉区非遗中心合作,开展汪玉霞月饼制作、汉派插画两个专题活动。
每次上完泥塑课,四(4)班戚木曦都会把作品带回家给爸爸“炫耀”。从最初的“不成形”到现在的泥塑小动物有模有样,爸爸戚瑾周欣喜地发现,孩子每一次作品都有进步。“学校的课后服务真好,让孩子有尝试的机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挖掘自身潜力。”
“明年过年,我们家的剪窗花、剪‘福’字的任务就准备交给孩子了!”五(2)班柯琳琅的妈妈笑着说。柯琳琅选的是剪纸课,一次,她把刚剪好的小兔子拿给妈妈看,让妈妈胡兰兰很吃惊:“没想到她能剪出这么复杂的图案来”。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柯琳琅越剪越带劲,作品摆满了小书桌。“剪纸不仅磨练了孩子心性,还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把传统文化、传统手艺传承下来。”
非遗棉絮画课堂上,孩子们跟着老师给棉花染色,抽、拉、捻、搓成各种形状,做成精致立体的画作。男生陈嘉睿说,他以前并不知道有这种艺术,接触之后才发现,小小的棉絮画后面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开设‘非遗’类艺术课程,结合了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希望学生通过了解、感受、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领略民间传统技艺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湖小学德育主任吴艳瑾说,孩子们做中学、玩中学,感知非遗项目背后的工匠精神,也体验手工劳作的乐趣。除了非遗类课程,学校的手鼓、街舞、舞蹈等传统校级社团一直保留,还组建了管乐团,点燃了孩子们的艺术梦想。今年元旦,这几个社团的孩子们将共同演绎一曲《萱草花》,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