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研工作应坚持“研”路寻“精”

■教指委专家谈“双减”
自“双减”工作部署以来 , 辽宁省沈阳市迅速行动、多措并举 , 形成良好开局 。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 , 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研机制三个方面 , 深刻把握“双减”的本质 , 为“双减”工作落实积蓄资本和底气 , 探寻有效对策 , 谋求破局之道 。 从教研工作的角度看 , 根本之策在于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 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 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 同时还要取得家长对“双减”工作的理解 , 家校合力 , 使学生回归学校、回归课堂 。
筑牢基础 , 夯实教师教学之基 。 为提高课堂效益 , 保证学生在学校有效的时间内实现优质学习 , 我们从备课抓起 , 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质并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 发挥备课功效 ,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 如沈阳市初中数学学科提出“一人三单一法、两人互助互联、全组深研共识”的备课思路 。 “一人三单一法”即一名教师设计一课时的学生探究学习单、作业检测单、反思评价单 , 指导学生形成个性问题解决法;“两人互助互联”即每课时的教学内容设计由一名主创教师完成 , 同时由下一节课的主创教师对此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审核 , 以保证课时目标的达成;“全组深研共识”即备课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研讨 , 对本周教材内容的理解达成共识 , 使得“三单”的设计更科学更适切 , 实现教师精准教学 , 学生深度学习 。
抓住减负与提质的核心 , 要在课堂上功夫 。 以沈阳市第七中学为例 , 一是立足教研组载体 , 突破学段壁垒 。 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 避免教师的教学视野仅限于本学段 , 实现学科可持续性教研 。 二是立足课题载体 , 坚持问题导向 , 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课题化 , 让教研贴近教师 , 让教研走进课堂 , 突破课堂教学瓶颈 。 三是立足工作室载体 , 通过名师工作室 , 邀请教研员走进课堂 , 以精炼课堂为目标 , 围绕目标确定、重难点解决、例题习题选择、有效作业配置、评价任务等要素进行指导 , 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优教学改进法 。
精准作业 , 让学生远离无用功 。 作业管理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帮助学生从低效作业、无效作业、“负效”作业中走出来 。 优质的作业设计应先解决当前中小学作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的问题 。 组织市内优秀教师团队 , 构建优质作业资源库 , 明确基础性作业内容 。 由市级学科教研员组织开展学科作业设计培训研讨 , 引领教师学习评价理论 , 提高教师对作业作用的认识 , 掌握作业编制的方法 , 克服机械、无效作业 , 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
创新教研 , 让教师实现真研究 。 在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 , 开设教研专区 , 涵盖中小学20个学科 , 每个学科专区均由市级学科教研员负责建设并管理 , 同时为每校每学科培养一名学科带头人 , 要求学科带头人带领本学校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专区建设 , 切实发挥教研专区作用 ,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创设群体教研生态 , 实现资源共享 。 每个专区根据学科不同 , 设置不同栏目内容 。 优化学校研究路径 , 提升教研效能 。 如在作业设计方面 , 教师可参考平台范例 , 设计符合班级学生特点的基础性、拓展性和个性化作业 , 也可以将自主设计的作业发在专区上 , 供同学科教师参考 。 同时 , 学校还可依托专区发布组内备课计划 , 开展在线教研、解答教学问题等校本研修活动 , 有效解决传统教研需要固定场地和时间的限制 , 更能有效利用日常零散时间 , 提升教研实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