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漂泊”三十年之后,他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标本( 五 )


课程最早实施时 , 闹出了不少笑话 , 有些老人耳背眼花 , 孩子们讲了半天白费口舌;还有些带着贵重物品的行人 , 看见一帮孩子围上来便如临大敌 。 时间长了 , 学生们慢慢掌握了基本的沟通技巧 , 面对不同的路人 , 会试着采取不同的口吻来劝导 。 鼎屏二小周边的交通秩序也逐渐改善 。
“我们不仅用课程在孩子心中播下秩序的种子 , 更培养了孩子们与社会交往的综合素养 。 ”

标本|“漂泊”三十年之后,他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标本
文章图片

公园、工厂、烈士陵园、碑刻、熊猫基地、茶山、水库……县域及周边一切有文化教育价值的场地 , 几乎都留下了李志刚和师生考察的足迹 。 几年后 , 整个邻水县都成了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基地” 。 教育与生活的边界、学校与社会的边界就这样被李志刚慢慢打破 。
如今 , 鼎屏二小的综合实践课程已经发展为“探究、服务、制作、体验”四大板块 , 每次课程都包含其中的一到两项 。
学生们去水库远足之旅 , 也是探究水质之旅;去工厂跟一线工人学习折纸箱 , 也会采访、体验他们的工作状态 , 切身体验不同职业的特点;去爬灵宝山观摩石刻 , 则是一次艺术与运动的双重洗礼……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清明前后的采茶课程 。
每次采茶都是一次茶文化的主题学习 。 从神农时代的茶叶起源 , 到中国茶叶的分类 , 再到邻水本地的茶叶品牌……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述中 , 逐渐升腾起对茶叶的好奇 。
进入茶园 , 孩子们在茶庄师傅的指引下学习采摘 , 新鲜茶叶采摘完成后 , 还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才能最终上市 。 制茶的十几天里 , 学生也会几次爬上铜锣山 , 感受茶叶变化的全部过程 。
探索综合实践课程的几年里 , 虽然困难重重 , 但李志刚还是坚定地将其推向深处 。 他系统学习了国外场馆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的理论 , 希望打磨出适合县域环境的综合课程 。
“当我们把目光从狭小的校园扩展到整个县城乃至乡村田野的时候 , 我们惊奇地发现 , 我们并不缺少教育资源 , 缺少的是发现教育资源的眼光和敏感 。 ”李志刚说 。

标本|“漂泊”三十年之后,他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标本
文章图片

“没有操场”的体育强校
如果让鼎屏二小的孩子评选最喜欢的校园时光 , “运动会的午休”一定高票当选 。 原因令人心酸——多数孩子平时没机会去操场撒欢 , 只有运动会那天 , 他们才能尽情玩闹一阵 。
不是李志刚和老师们不想 , 而是二小实在太小了 , 7亩地的老旧校园里别说组织学生运动 , 连保障最起码的安全都成问题 。 李志刚初到时 , 狭长的走廊甚至容不下三人并行 , 操场小到只容得下两个年级做课间操……

标本|“漂泊”三十年之后,他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标本
文章图片

李志刚看着学生们或羸弱或肥胖的身板 , 看着学校居高不下的近视率 , 心疼得夜不能寐 。 他下定决心 , 一定要把鼎屏二小的体育抓起来!
可是在7亩地的校园里搞体育 , 这谈何容易?狭小的这样一个连一根100米跑道都画不出来的狭小空地 ,
再怎么规划 , 也不过挤出三2个篮球场 , 一圈200米跑道 , 远远无法满足三千学生的运动所需 。
人穷则反本 , 李志刚回想起任教过的乡村学校 , 当年的孩子们连专业的体育课都没有 , 饮食营养也不如今日 , 但一个个身手矫捷、耳聪目明——连绵的群山就是他们的操场 , 每天上学的路就是一场远足 , 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体育老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