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福特|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呢?( 二 )


根据沃拉斯和庞加莱的研究,这个循环从第一阶段“准备”开始,这一阶段确立了一个问题,大脑开始探索该问题的维度。这就开启了第二个阶段“孕育”,在这一阶段,问题从意识转移到潜意识,模式识别系统开始审视这个问题。第三阶段是“明朗”,我们从过往经验中“顿悟”,产生了一个想法,重新回到有意识的思考中。整个循环结束于“验证”阶段,在此阶段,新想法会被有意识地审视、测试并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1927 年,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将这一循环命名为“创造力”。1948 年,广告执行总监亚历克斯·奥斯本出版了畅销书《你的创造力》(Your Creative Power),这个词此后便家喻户晓。两年后,学术界掀起了波澜,心理学家J.P.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会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研究人员完全忽视了一个概念——创造力。多亏了奥斯本,现在这个概念才得以广泛传播。
此后,他开始着手改变这一现实。
在这项工作之前,吉尔福特帮助开拓了智商测试领域。在研究过程中,他注意到某些人——有创造力的人——在智商测试中往往得分较低,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回答测试中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的回答包含了多种解决方案。
吉尔福特为这一过程创造了一个术语——“发散型思维”,这是一种反系统性的、开放性的、完全“不合逻辑”的解决问题方式,这就是问题所在。设计智商测试的目的是衡量与之相反的“趋同思维”,即我们在一个想法上达成一致,按逻辑步骤进行,不断缩小我们的可能性。然而,吉尔福特也意识到,发散型思维并非完全随心所欲。它有四个核心特征:
● 流畅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想法的能力
● 变通性:从多个角度处理问题的能力
● 独创性:产生新奇想法的能力
● 精细性:组织这些想法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发现这些特点是一项重大突破。他们把创造力——古希腊人甚至没能创造出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奇怪想法——变成了一种可衡量的品质。你可以让实验对象待在实验室里,让他们解决问题,数一数他们想出了多少点子。你可以比较他们的答案,看看哪些概念出现的频率最高,哪些是惊人的原创。这项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工具,也为后来被广泛接受的创造力的定义——“开发有价值的原创想法的过程”——提供了基础。
吉尔福特|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电影《少数派报告》(2002)剧照。
研究进程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取得了更大的进展。对裂脑患者(他们的胼胝体在治疗严重癫痫时被切断)的研究揭示了左右半脑的功能差异——语言和逻辑似乎由左脑控制,右脑则控制形象思维和空间感。这是这个谜题的最后一块拼图。我们得出了答案:创造力是一个过程。要实现庞加莱的四阶段循环,有赖于吉尔福特提出的发散型思维的四大特征,实现该循环所需的能力被储存在大脑的右侧。
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创造力密码被破解了。
从大脑结构的角度来看,创造力总是与选择有关
不幸的是,我们后来发现,这个故事几乎毫无真实性可言, 或者说至少不完全是这样。这让我们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境地。研究告诉我们创造力是卓越成就和高效能的基础,但研究不能告诉我们创造力到底是什么。
这时候,神经科学家出场了。
从那以后,神经科学家了解到,创造力不是某种单一的东西。这就是那些古老的神话不再成立的原因。
例如,庞加莱提出的创造力循环是事物日常运行的方式, 但并非总是如此。你有时候会跳过一些步骤,或者压缩时间跨度。与此同时,吉尔福特提出的发散型思维的四个特征仍然成立,但它们被不断地细分、重新标记和组合。同时,“右脑是创造性的,而左脑是逻辑性的”这一观点并未得到最终论证。创造力需要调动整个大脑,没有任何数据表明你不能有创造性的逻辑或有逻辑性的创造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