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葬礼风俗


蒙古族葬礼风俗

文章插图
丧葬礼仪是一个人的一生结束后,亲朋好友举行的悼念、纪念和评价的仪式 。主要有太平间、丧、吊唁、送葬、请喇嘛为死者念经、超度死者、祭奠死者等程序 。700多年来,蒙古人的丧葬仪式在元、北元(明)和清朝经历了许多变化 。此外,各地的自然、经济、文化条件不同,丧葬仪式也不同 。
停止蒙古族丧葬有自己独特的习俗 。寿终正寝者死在炕上,不许卧床 。烧完七香,要穿“旧衣服” 。儿孙们把水果供品放在头前,儿孙们跪下磕头 。之后为逝者洗手洗脸,为殡仪员抬出窗外 。停止哀悼三到七天 。其间,亲朋好友赠送纪念水果 。对于老人逝者的祭品,外人可以抢着拿回去给孩子吃,以求“百年不老” 。有的地方有给老人办丧事,有让饭的习俗 。
唤醒蒙古人有守灵的仪式,但没有穿白色戴孝的规定 。悼念之夜要唱挽歌,内容多为表达哀悼和缅怀老人对子女养育成长的恩情,歌颂已故老人对子女的无限爱,押韵委婉悲凉 。治丧期间,不穿华丽衣服,不盛装献花,不嬉笑打闹,不对外打招呼 。春节期间没有贴春联和年画 。
葬礼葬礼上,死者长子担棺驾 。如果没有长子,可以由次子承担;更年轻的男性亲属不能生孩子 。葬礼的时候,准备了一棵“马尼树” 。是一种一劳永逸砍下来的柳枝 。挂一块方形白布,上面有经文 。
下葬后,将这棵树插入坟墓 。当遇到早春、雨季或冰冻时,一些树会生根并长成大树,这被视为好运 。下葬三天后,加圆坟 。在旧社会,老人死后,每隔七天就要请喇嘛念经一次,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以示自己超度了死者 。每到清明节,都要去上坟添土,以示后继 。
墓地也有区别 。有家族遗址、全村遗址、寺院中的喇嘛遗址 。没有后者,非正常死亡的僧人,不进旧坟 。死于肝炎、肺结核或“月子病”的人将被火化 。
禁忌蒙古族有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形成了“村里人人动,有事人人帮”的良好氛围 。一个家庭的死亡被全村人认为是一件大事 。不管逝者是否和自己一起躲藏,有没有怨恨,都会参加葬礼帮忙 。一旦有家庭成员死亡,要向村民报告,但避免说“死亡” 。说“佛”、“天”、“云盾”、“天”等表示尊敬 。
人死了要用白布送脸 。禁止猫跳过尸体 。死者要沿炕洞放在炕上,头放在祭台上,祭品摆放;对于那些不能呼吸的人:用丝绸哈达蒙住你的脸 。当你呼气时,张开嘴 。将黄油、炒饭或黄金、锻件、宝石、硬币等物品放入口中 。呼气时,将硬币放在手中 。
纪念馆村民收到丧礼后,日夜把玩肉、蛋、饼、奶等祭品,祭祀逝者 。祭祀时要给死者磕头,死者的儿女要陪伴 。在死者旁边,最好不要向妇女和亲属哭诉 。众所周知,活着的人的眼泪会在去阎罗神庙的路上变成河流 。河水会增加死亡之旅的难度 。
丧事100天内,家属不理发、不剃头、不招待、不待客、不结婚,鲁豫亲友不拜祭 。下葬后,每七天要祭祀一次,直到最后七天 。百日仍需祭祀,蒙古语称为“银豹乐维胡德”,即受益之意 。另外,长辈在除夕或正月初一需要烧纸祭祀 。
丧服逝者要穿丧服 。丧服是用新的黑白布缝制的,没有扣子,用带子系着 。鞋底绣有莲花的布鞋 。穿丧服要由村里年长的人承担,家人要送礼 。穿丧服的人还为男死者剃头、剪指甲、为女死者梳头、辩经,并戴上死者生前除按遗嘱留给子女外的所有首饰 。
棺材棺材分立式和卧式两种 。进入横棺时,如果死者是老百姓,让他仰卧 。如果他是喇嘛,让他右侧卧,右手放在头下,左腿放在右腿上 。他的腿不能放在一起,相距2cm左右 。不能马上下葬的,要给和死者关系好的老人守灵 。
葬礼时,先把窗户打开,用稻草或芦苇做个窗框模型,然后用斧子砍下来,把窗框模型拿到墓地烧掉 。一般尸体都是通过窗户抬出来的,而不是通过门,也就是说活人和死人不可能走同一条路 。
当你把棺材放在肩膀上或车里时,如果你躺在棺材上,你的头会朝北,如果你站在棺材上,你的脸会朝外 。棺材抬到埋葬的地方,大儿子抱着写有“洪水,哼,哼,普,谜,谜”字样的棺材引导 。路上不准停车 。如果你必须停放它,你不能把它放在地下 。你应该带着它原地踏步 。死者用过的器皿、衣服、被褥都要拿出窗外烧掉 。老年人去世后,他们的一些衣服和被褥被再次拆掉给他们的孙子,这意味着他们将有很长的寿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