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阅读,朝真理而去

如何才能从许多看似正确的道理中澄明自己的教育认知?阅读 , 沉下来阅读一点儿经典之作 , 并时刻保持怀疑态度 , 用自己的个人知识去辨别、去筛选 , 不失为一条可选之道 。
封面·年终专稿
有怎样的教学理解 , 就有怎样的教学行为 。 一个教师的教学理解总是与个人知识分不开的 , 要促进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 增强对那些看似有道的言辞的辨别力 , 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个人知识 。 我以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坚持阅读 , 读点儿有关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尤其是教育史)的专著 , 如有可能 , 还要读点儿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书籍 。
每个人的阅读是与自己的关注点密不可分的 。 我这些年主要的关注点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 2021年自然同往年一样 , 读了不少有关教学设计与评价方面的书 。 譬如《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设计与编写教学目标(第八版)》《为了更好的学习: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案例》《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怎样进行语文教育研究》《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教程》……此外还有《黄金时代》《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教育的情调》《课程与知识的专门化:教育社会学研究》《简单的逻辑学》《说理》《爱智统一:“好教育”的精神法则》《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健康的心理源泉》等 。 加上一些浏览的 , 或者翻翻、听听的 , 这一年加起来大概读了200多本 , 这当中有一些过去几年读过 , 但还是会经常拿出来翻翻的 , 眼下正在读的是《教育公平:基于学生视角的国际比较研究》 。
阅读 ,帮助自己澄明教育教学的各种“道理”
在我看来 ,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讲道理”的过程 , 要将这样那样的道理“讲”清楚 , 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至少我们得读几本类似陈嘉映先生《说理》的书 。
读刘庆昌在《爱智统一:“好教育”的精神法则》中所说:“教育哲学家一定会特别关注教育是一种‘做’、一种由人类一般行为在一定精神原则支配下构成的‘行动’ , 他们一定愿意明晰地告知众人 , 教育者在‘做’什么 , 以及因‘做’了什么才能成为教育者 。 ”让我想到梁光耀先生在《图解伦理学》中的“不讲道德的人未必没有道德 , 讲道德的人也未必有道德 。 ”“常常讲道德的人很可能没有道德 。 ”于是想到一些名师们写在书中、喊在嘴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箴言的虚空与夸饰 。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 , 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爱 , 不过是一种天性而异 , 如果用来炫耀 , 那么他的所谓爱就值得怀疑了 。 从教育学意义上看 , 教育之爱 , 至少不应该是溺爱 , 也不是不分对错的一味的爱 , 也就是说 , 当一个教师一味地大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时候 , 最好看看他是如何理解教育之爱的 , 看他晒了些什么“爱” , 这些“爱”该不该晒……
读《教育的情调》 , 不仅让我想到“情境教育”理论应该属于教育现象学的范畴 , 而非简单的“情景预设” , 更让我想到人们耳熟能详的“儿童立场”:有多少时候 , 自己的“儿童立场”是儿童们真实的立场?如果我们真的领会了“儿童立场”的精髓 , 或许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时时刻刻以“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方式去体验学校这一时空性的、有形的实体给自己的感受 。 ”而不会以成人视角的“儿童立场”去看待儿童 。
读一读《简单的逻辑学》《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 , 凭直觉就可以发现当下诸如“不主张教师专业成长”“高考不过是考试 , 填志愿才是人生”之类的言辞并不是真正在讲道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