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超准!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三 )


我们对家庭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保持高度的尊重和认同 , 并协同家庭找到今后发展的多种变化的可能 , 以此来降低家庭内部的焦虑 。
我们不讨论家庭为什么会这样 , 或者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 相反 , 我们乐于承认我们对问题的成因一无所知(装傻) 。
我们只愿意与家庭讨论这种“母子同盟”是怎样被维持下来的 , 如果家庭选择不改变现状 , 每个成员需要怎样做才能使“结盟”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糟 。
如果家庭选择变化又要怎样来建立新关系和怎么样维持变化的可持续性 。
在治疗中 , 家庭治疗师很愿意和家庭坐同一个板凳 , 如果习惯坐在家庭的对面 , 让家庭把麻烦恼怒一股脑儿的抛过来 , 那才是吃不了 , 兜着走 。
束缚

成长|超准!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文章图片

妈妈会一直在!
“双重束缚”是家庭治疗大师贝特森对家庭动力学中一种矛盾情景的经典描述 , 他认为:
“双重束缚是这样一种情景 , 即父母之间或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时在关系水平与内容水平之间有明显的矛盾 , 使家庭交流发展出一种矛盾的不确定性 , 家庭成员不知道对方是关心自己还是抱怨自己” 。
正如父亲说:“我这样做是为了爱你!” , 而孩子却知道接下来可能是大祸临头 。贝特森认为这种矛盾情景是儿童产生精神分裂或情绪障碍的决定因素 。
在中国的文化中 , 父母喜欢把对孩子的愤怒 , 包藏在一种对孩子的貌似关心中 , 越是与子女关系不好的父母 , 越易于通过“教育”来发泄对子女的不满 。
结果 , 孩子长期处在一种内容水平被关心 , 关系水平被伤害的悖论情景 , 而且还不能评述或反抗这些矛盾信息 。
慢慢地孩子会借助矛盾的信息来逃避惩罚 , 以扭曲的行为方式来应付所有的关系 , 失去了发展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 出现人格分化延迟 。
母亲生气的对女儿说:“瞧你都15岁了 , 还不愿替母亲分担一点家务 , 你真是太懒了!”即表达一种对子女的成长期望 , 又表达一种对女儿的失望与抱怨 。
女儿要平衡母亲的情绪 , 觉得该做点什么 。 女儿对母亲说:“好吧 , 我来拖拖地” 。
表达的是一种服从 , 甚至是一种刻意的讨好 , 但内心隐藏着一种防御 , 害怕与母亲继续交流 。
女儿在拖地的时候 , 如果得到母亲夸奖 , 则应答成功 , 内心得到满足 , 拖地行为就转为成长的动力 。
但母亲却大声叫到:“瞧你拖的地!还不如不拖 。 养你这么大 , 连拖地都不会!”女儿被迫处在一种应答无措、左右为难的位置 , 无论如何都是输 , 变与不变都毫无出路 。
不拖地 , 要继续忍受母亲的指责和埋怨;去拖地也要忍受母亲新的指责和埋怨 , 横竖都是不快乐 。
由于来自母亲的信息矛盾 , 反倒使子女成长的动力被减弱 。 孩子心中的感觉是:“ 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摆脱母亲对我的不满 。 ”
矛盾

成长|超准!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文章图片

你们刺我不着!
许多孩子都是在“战争”中成长的!
应对这样的“亲密交流”使孩子们变得圆滑而成熟 , 最终胜利的还是孩子 。
如果在父母都是社会精英 , 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幸运地蒙混过关 , 父母与孩子不交谈则罢 , 一交谈就要触及孩子的“灵魂” , 直到把孩子的心灵挫伤得百孔千疮 。
心理学专家塞奥多尔·利兹研究精英家庭的孩子在成长中的适应不良 , 发现家庭地位越高 , 孩子的心理问题越多 , 解决症结也更麻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