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超准!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四 )


从遗传学的角度 , 由于孩子智商很高 , 他们在与父母的“交锋”中易于找到或创造一种情绪或行为障碍来有效地应答困境 , 并从中获益 。
心理咨询师看到许多孩子的问题是被不当的教育孕育出来的 , 企图用教育父母的方式达成一种家庭内部交流的平衡 , 这样的想法可能是好的 , 但效果难以预测 。
有些家长听信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在教育孩子中变得束手束脚 , 无规无矩 , 让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更大的危险中 。
聪明的治疗师不去为难父母 。 相反 , 在孩子的面前表示出对父母足够的尊敬与肯定 。 我们会和家庭一起重新来描述家庭的“情景” , 并改变家庭呈现给我们的“故事脚本” , 让家庭得到一种新视觉和新感觉 。
我们要给孩子的“症状”或家庭的冲突一个意料之外的赋义 , 使这些引发矛盾的信息产生积极互动的作用 。
我们还要改译孩子内心对父母教育的感觉 , 让他看到教育中包藏着的那颗无私慈爱的心 。
我们会利用孩子的问题 , 给了父母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天地 , 让父母变得更像是个好父母 , 孩子更像是个好孩子 。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给出我们的暗示: “家庭必须在爱与教育的冲突中找寻隐藏着的和谐 , 让动荡的心趋于安宁 。 ”

成长|超准!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文章图片

分裂

成长|超准!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文章图片

孩子 , 还是我对你好!
如果孩儿成为三头六臂的哪咤 , 也许能够满足双亲多重的需要!
漫画中的情景是心理学对家庭关系的另一类描述——“婚姻分裂”由五十年代的心理学大师塞奥多尔·利兹提出 。
利兹研究儿童精神病(躁抑症)时认为: 家庭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结构和角色分化 , 夫妻间过分独立 , 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亲密依赖 。
甚至是夫妻同床异梦 , 彼此疏远 , 满怀敌意的竞争 , 拼命试图从孩子那儿得到忠诚与亲近 , 导致孩子无力适应 。
孩子会强烈的感觉到家庭内部的不稳定和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 迅速发展起一种自我控制 , 来应付或摇摆在家庭对立观念或非此即彼的关系模式中 ,
用自我“分裂”补偿性地满足父母对家庭关系的需求 , 以维持家庭分离中的统一 , 冲突中的和谐 。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 , 平衡是靠孩子勇于“自我 牺牲”来实现的 , 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家庭维持的一种要件 。
但补偿总会有个极限 , 一旦缓冲失败 , 孩子可能陷入大麻烦 ,要么过度控制自己——抑郁 , 要么就是发 泄性失控——躁狂 , 并持续摇摆在这两种情绪状态中 。
过度控制的孩子可能会把这种家庭冲突潜抑在内心深层 , 成为成年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心理根源 。
失控的孩子 却像是反叛“家庭现实” , 逼迫父母改变态度 , 调控家人 , 这种失控被医学称为儿童神经症或儿童精神病 。
无奈

成长|超准!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文章图片

不做是你笨 , 做不好更是你笨
在大人看来是天使的东西 , 小孩子心中是魔鬼!
双重束缚中的孩子 , 内心冲突持续存在 , 积攒着很大的焦虑 。
心理咨询师走进这样的家庭 , 易于同情孩子 。 如果一厢情愿的试图通过教导父母来消除家庭内部的矛盾信息 , 及易引起有强烈自尊需求的家长的不满 。
结果 , 孩子在诊室里担惊受怕 , 有时不得不通过表达对心理咨询师的不喜欢来与父母“结盟” , 让治疗陷入困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