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超准!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六 )


成长|超准!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文章图片

都是为你好!
许多对孩子的无力要求都被包装在美丽的语言中 。
家庭的治疗师走进一个家庭 , 喜欢关注这个家庭可能存在的一些内部禁忌 。
我们会问孩子 , 家庭里有什么东西只能意会 , 不能言传 。 我们常常发现几乎所有家庭在交流内容方面或多或少有些限制 , 这些限制代表着家庭的文化意识 , 权利等级与家庭的“游戏规则” , 从中也可考量家庭成员间的亲密距离 。
来看看这样的一种情景:
孩子快乐的回到家 , 兴奋的说:“爸!妈!我今天的物理考试拿了95分 。 ”
妈妈认真的说:“先别高兴 , 告诉我你班上的最好成绩是多少”?
爸爸接着说:“想想那5分为什么要丢” 。
待孩子收藏笑脸 , 快乐尽失 , 躲进了自己的小屋 , 父母脸上才有了笑容 , 说道:“我们的孩子还真不错” 。
担心孩子骄傲而不敢公开的分享孩子的快乐 , 使家庭内部的交流变得无趣 , 孩子想得到父母认同的热情也被挫败了 。
也许是文化的原因 , 中国的父母习惯替孩子做决定 , 小到穿衣吃饭 , 大到读书就业 , 仿佛不仔细管就是父母的失职 。
大多数喜欢韩国音乐的孩子不会和喜欢看韩国电视剧的父母交谈对韩国文化的感觉 , 如果这样做 一定是自讨不愉快 。
喜好争强好胜的孩子不敢与同样好胜的父亲讨论人际关系 , 即便讨论也会是一些虚假之词 。
许多孩子被明令禁止讨论父母的对错 , 或参与父母间的情感活动 。
父母本意是为孩子好 , 为孩子创造理想的生存空间 , 结果却是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生动的 , 多样化得的特点 , 恰巧让孩子失去了在家庭舞台大显身手的机会 , 减弱了成长的动力 。
抱怨子女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父母 , 常常是对孩子任何独立思想与行为大加压制的人 , 形成“恶性循环” , 家庭深陷其中 , 不能自拔 。
这种家庭教育中的矛盾情景 , 被心理学描述为家庭中的“ 假性互惠” 。
假性互惠中的家庭看起来一家子和和睦睦 , 父母替孩子着想 , 孩子替父母亲分忧 , 实际上 , 人人都受压抑与限制 , 个个心情都不舒畅 。
推荐3本相关好书
温馨提示
1.阅读文章后 ,记得点击“在看”;2.点文首 ?进入老师吧公众号 , 点右上角 ●●● ,把“老师吧”设为星标??;
更多公众号视频号
加入老师吧微信矩阵 , 点亮智慧人生
↓↓↓
【成长|超准!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坚持是一种信仰 , 专注是一种态度 。 期待与更多的你温暖同行 。 喜欢就告诉我 , 你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