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东海县教育学会网刊《学会·校 本 研 修 》( 四 )


整个活动流程难度层层递进 , 幼儿的创新性思维表现明显 , 锻炼的强度达到中班幼儿的能力标准 。 (本课是连云港市青蓝工程公开课课例)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西双湖校区 秦芳芳
本节课 , 我以学生们熟悉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开头 , 让读过的学生说说“盘古是怎样诞生的?他为什么要开天地?他是怎样开天地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学生也许听过或读过 , 教学课文前先让学生讲讲大概内容 。 我提出的三个问题 ,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出故事的主线 。
初读环节 , 让学生们分组学习生字词 ,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 结合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 区分字音字形 。 图文结合 , 初步理解课文 , 根据插图 , 找出相应段落 , 并相应的理解“起因、经过、结果”的意义 。 课文的四幅图完整地发现了故事内容 , 教学中引导学生先对照插图 , 找出与画面对应的文字 , 再梳理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 练习用一句话或一两个词进行概括 , 既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 也为有条理地讲述故事作铺垫 。 在讲授课文一、二自然段的时候 , 通过抓关键词句启发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 帮助学生走入故事情境之中 , 感受描述语言的生动传神和故事神奇的情节 , 在头脑中自然浮现出神奇的画面 。 书写生字的环节 , 首先让学生们自主观察生字 , 找出关键笔画和注意点 , 先让学生们自由交流 , 我再相机指导 。 整节课学习氛围浓 , 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多 ,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 基本能做到真学、深学、乐学 。
不足的地方也较多 , 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写字时间 。 其次是让学生简要说说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的时候 , 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自己板书 , 这样我再相机指导如何更加精简的概况 。
体育课:《后滚翻》教学反思
牛山小学 吴晓敏
受贾齐的运动学讲义影响 , 运动表象绝不仅仅限于视觉方面的即空间特征的运动经过水平 , 而是包含着动力性(即内在)的经过 , 而后一点在运动中形成尤为重要 。 能够完成动作或者已经熟练掌握的那些动作的再现 , 基本上不是依赖视觉记忆 , 而是依赖运动觉 。 我们对运动动作的“知道”和“会做”于头脑记忆中的“知道”和“会做”不同 , 它们是感觉世界中的“知道”和“会做” 。 运动中则出现“知 , 却不会” , “会 , 却不知” , 此仅是运动层面 , 面对体操教学个人也面临这样的“困”与“解” 。
1.教学预设方向的改变
在以往个人的体操类教学滚翻类中 , 总是想方设法预设学生学习中的路障并且采取方法去清除 , 程序递进 , 分解攻破 , 虽然有问题对策 , 但完整的动态是否我们在教学中的缺失 。 后滚翻中印刷机 , 层次分明递进 , 最终的达成效果仍不是理想 。 在教学的过程中 , 学的过程出现问题单个解决 , 比对集体预设统一问题 , 方法统一去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更有针对性 。
2.从“舒服”到标准的要求
每个人 ,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运动感觉 , 他人如果没有共同体感 , 是无从体会 , 会者不知现象则有 。 印刷机教学中 , 知者不会也存在 。 借鉴了讲义里的后滚翻学习的递进模式 , 关注顺次接触方式的加速滚动技术和过头技术 。 学生对“球”的理解往往是“抱紧身体”这种内收的方式表现的用力 , 是需要外力推动或斜坡方可完成 , 所以不妥 。 在二次上课中 , 关注过头技术 , 其是后滚翻动作族成功与否的核心技术 , 采取的学习顺序滚动(臀部抬起)--单肩后滚(减少头部障碍)--抱肘后滚(前臂支撑)--撑拳后滚(拳支撑臂手支撑更接近肩部 , 利于过头)--后滚翻(此处应该到以足支撑后滚翻 , 应该要足发力 , 孩子小用手撑地发力会更好) 。 这样的递进 , 学生达成则会很高 , 知道了身体的感觉 , 做不是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