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德国大学:如何改变了一个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命运( 三 )



德国大学|德国大学:如何改变了一个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命运
文章图片
△ 慕尼黑大学校徽
在德国的大学,教授们不断地研究不为人知的东西,发现新规律,不断地向真理的接近,增长人类的新知识,这种对永恒的参与,成为了他们最高的道德义务,最高的存在形式 。只有作为一位优秀的研究者,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照本宣科,拾人牙慧的人在德国的大学中是做不了教师 。总之,研究被职业化了,大学成为了研究者的共同体,并开创了严格的成就原则 。大学人事上的选择不是考虑个人好恶,家庭的社会地位,甚至也不是口才、写作能力和教学技巧(这属于工科、师范教师资格),而是研究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成果,决定着大学教授位置的占有 。

德国大学|德国大学:如何改变了一个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命运
文章图片
△ 海德堡大学校徽
在德国的大学中,只有教授才是国家公职人 。大学设有编外讲师和额外教授,其资格的获取需经国家严格的考试 。他们拿较少的工资,但国家这些年轻人设立了专门的研究基金 。他们要得到教授的位置,必须献身于科学研究,必须向已形成舆论挑战,必须冒着与他人在学术上冲突的危险,必须要有科学研究上的真正突破 。
事实上大多数突破由年轻人完成的 。另外,德国大学里,教师绝不允许在同一所大学里升格 。教师队伍中不存在某一所学毕业出来的人占优势的现象,这不仅扫除了门户之见,而且也严肃了成果鉴定和职称评定,因为任何一位教授都不能允许没有真才实学者取得与他们千辛万苦才换来的同样地位 。德国人最先作出的这种防止近繁殖、裙带关系的现代化措施,后来也在世界各大学中普遍推广 。

德国大学|德国大学:如何改变了一个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命运
文章图片
△ 哥廷根大学校徽
各邦国之间展开了人才战,凡不是因学术平庸而遭到驱逐的教授,在别的邦国和大学里总是大受欢迎的 。柏林大学的著名学者舍恩莱因 · 奥肯因反普鲁士专制而遭到驱逐,立即受到巴伐利亚国王的热烈欢迎,并受聘为慕尼黑大学教授 。普鲁士国王害怕了这种样板,会造成柏林大学的人才外流,便不惜以重金将他重新请回柏林大学 。
柏林大学神学教授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大反神学,教育部曾想开除他,身为国教教主的威廉三世犹豫再三,最后的决定是,干脆将他调到哲学系去吧 。之后又有大批“青年黑格尔派”也都调到了哲学系 。总之,德意志的联邦主义、各邦国大学的多样、虚荣心和竞争,弱化了国家和社会力量对学者的压力,因而也促进了学者们的能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

德国大学|德国大学:如何改变了一个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命运
文章图片
△ 费尔巴哈
大学同时也成为了德意志人才的收容所 。大学和科学对于有才能的人具有特别强烈的吸引力 。因为市民子弟通向其他社会领导岗位如管理、军事政治的入口,由于向贵族优先权的倾斜而受到了限制 。
大学也是国家的文化代表 。1810年以后,国家已取代了教会成为了大学的财政提供者 。大学成为完全世俗化的机构,自我决定内部的事务,如研究、教学以及科研成果的鉴定等 。
大学教授有任意的开课权,工资由国家支付,享受社会中上层的生活待遇 。聪明的统治者懂得:“经济上的压迫感是会影响到他们的思考的,虽然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活动都是可以得到内心的满足的,但内心的满足是不能当作工资的,教授们是不能他内心的满足来填饱他妻儿的肚皮的 。”同时国家实行严格的退休制度,不管什么人到了65岁的退休年龄,都得将位置让给年轻人,但退休后仍能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