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
1.学生再次借助注释等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试着说说全文大意 。
2.指名说说文章大意 。
3.师生交流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
(1)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
(2)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
(3)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
(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
(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
(5)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作者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要让学生通过读感知文言文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
4.齐读课文,读出味,读出情 。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课文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 。这也是在实践朱熹的“熟读精思”的读书法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从有疑到释疑再到无疑的这一学习过程也是熟读精思的过程 。)
五、熟读精思,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解决重点疑问 。)
1.学生静心默读,思考:
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
(习惯,熟读,精思)
或问文章先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读书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写“熟读”的要求和意义;最后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
(1)读书的准备是什么?
(整顿几案、书册 。正身体,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
(2)熟读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好处?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好处:“久远不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带解说,自晓其义” 。)
(3)精思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学生交流并体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可以用一句名言概括此观点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卢梭……)
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想 。
5.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对本文“熟读精思”理解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 。要熟读书更要多思考、善思考 。读与思是读书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光思不读,纯系空想,毫无意义 。“心到,眼到,口到”6个字高度概括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让书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
6.练习背诵 。再读课文,读出情,悟出理,然后自由背诵第二、三段 。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在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熟读精思的具体内容,体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领悟文章给人的深刻启示 。在学习分析过程中,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点拨疏导 。通过再学习、再思考、再交流及教师的引导总结,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会得到升华和提高,朗读时更能读出情,读出味,悟出理,从而达到本文的学习目的 。)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拓展:
1.课件出示《熟读精思》全文和《“朱子读书法”六条》 。(见附页)
学生读读只做初步了解 。也可放到课下仔细读一读 。
2.推荐读物:韩愈的《进学解》和荀况的《劝学篇》
作业:
1.把课后第四题的治学名言读一读,背一背 。
2.继续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堂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进一步加深对古文的了解,增强对古文的兴趣,感悟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作业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多积累优秀语言 。)
推荐阅读
- 汕头市东厦小学教育集团 汕头市东厦小学视频网课在哪里看
- 汕头市长厦小学在哪里看免费视频网课?
- 汕头市长厦小学免费作文网课在哪里看?
- 汕头市长厦小学数学有哪些课程 汕头市长厦小学属于哪个街道
- 汕头市金阳小学教育集团 汕头市金阳小学免费视频网课入口
- 2021年南宁市良庆区中小学招生入学安排办法征求意见中
-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大全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
- 征求意见稿 2021年南宁良庆区中小学招生地段划分方案
-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最新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样本
-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最新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