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5篇( 三 )


虽然 , 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相比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蕴含着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 , 但并不是说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无是处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没有问题了 。下面我们来简要地比较一下二者的差异并剖析二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共6页 , 当前第2页123456
表1: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比较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所持的知识观知识是客观的 , 可以从有知识的人那里传递给学生 。知识不是纯客观的 , 是学生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主动建构起来的 。教学设计者所持的学生观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 。学生是对知识的积极加工者 , 每个学生都会对知识有独特的理解 。教学设计者眼中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源泉 , 学生的活动要配合教师的活动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者 , 教师的活动要配合学生的活动 。规定性理论支持有比较丰富的规定性理论支持 , 比如加涅关于教学事件与学习结果匹配的规定性理论 。缺少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分析工具和教学处方方面的规定性理论支持 。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模仿、记忆 。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去解决问题 。教学结果获得的知识很系统 , 但往往是机械的 , 不灵活 。获得的经验可能深刻但却不全面 。
从上表1可以看出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 可能会面对的风险是学生无法获得较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导者的角色也具有相当的实施难度 。
2.以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设计与以教学技术为主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都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掌握 , 但不够形象、生动 , 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以教学技术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学过程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但不利于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掌握 。
因此 , 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设计中 , 要注意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的关系 , 即 , 既坚持教学内容的主体地位 , 又发挥教学技术的载体作用 。从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 , 教学设计比较强调“以教学内容为主、以教学技术为辅”的设计思路 。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范文4
(一)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设计的模式
从目前国内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看 , 大致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一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 受上述两种理论的影响也形成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 。但无论何种教学设计模式 , 都必须很好地回答以下问题:
(1)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学到什么?
(2)学生在课堂上渴望学到什么?可以学到什么?能够学到什么?(分析学习任务、确定起点学习能力)
(3)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 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选择教学策略)
(4)如何检查和评定预期的学习效果?(进行学习评价)
实际上 , 以上四个问题中包含了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学习任务
选择教学策略
进行学习评价
以近年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较为流行的“突出学生学习 , 教与学并举”的地理教学设计为例:这一模式是运用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 , 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探究——协作”的学习情境 。它的具体特点是:
(1)强调学生地理学习任务的分析以取地理学习起点能力的确立;
(2)倡导开放、民主、协作的地理教学过程、创设探究学习情境;
(3)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
(4)重视课内、课外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整合;
(5)突出地理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反复的过程 , 需要地理教学设计者不断地进行分析、评估和修正 。
(二)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1.教师具备先进的理论素养是开展教学设计的前提
教学设计者的理论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 , 决定着教学设计的面貌和结构 。一般来说 , 教师应该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学科知识及多媒体技术 , 形成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 。只有这样 , 教学设计方案才能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合理的设计结构 , 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和学科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