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5篇( 四 )


2.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是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主旨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 既要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 , 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 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条件 。
3.拟定合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关键
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目标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 一般比较概括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 必须认真分析总的教学目标 , 找出为实现总目标所需实现的子教学目标 , (教学要求、教学步骤和各个知识点 , 以及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明确描述) , 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 , 是形成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基础 。因此 , 子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合理明确 , 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测量性 。规范的教学目标阐述包括主体、行为动词、实现目标的条件、标准等 。
4.进入深入透彻的教学任务分析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
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任务分析包括具体学习内容的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 , 决定着整个教学设计的教学起点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 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等 , 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 , 确定学生的原有地理认知结构;同时设计者也要分析学习内容 , 了解学生期望形成的地理认知结构 , 找到“原有学科认知结构”与“期望学科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 , 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共6页 , 当前第3页123456
5.选择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设计方案 , 实现既定学科教学目标的核心 。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点、线、面之间的联系 , 考虑学科知识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 , 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拓宽设计思路、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中 ,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 , 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 , 也获取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学科思维的过程 。
6.开展健全可行的学习评价是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 学习评价的弹性空间很大 , 如何把握评价的“度”这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难点 。因为学习评价不仅能够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 而且能反映教学设计的方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是否有继续完善和修改的必要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 , 评价则是修改和完善的前提 , 也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因此 , 在进行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设计时 , 要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 ,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的评价机制 。实现学习评价目标多元化 , 评价手段多样化 。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范文5
(一)行为理论的基本思想
行为理论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理论 , 是研究在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 。行为理论是在前苏联心理和教育理论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在基础上 , 在20世纪40年代由Leont’ev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在前苏联 , 这一理论最早被应用于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设备控制面板的人性化设计 。在20世纪90年代 , Bonnie Nardi和Kari Kuutti等人将行为理论引入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并广泛流行 。
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 。人的意识与行为是辩证的统一体 。也就是说 , 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行为是辩证统一的 。
具体来说 , 行为理论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
1.行为和行为系统
行为理论中分析的基本单位是行为 , 行为系统包含有三个核心成分(主体、团体和客体)和三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 。次要成分又构成了核心成分之间的联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
主体)
主体是行为的执行者 , 是行为系统中的个体要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