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都有哪些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
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 。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 。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
教师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
(学生回答)
推荐阅读
- 高一地理土壤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教学设计
- 散文中秋节作文600字作文初二 中秋节作文散文600字初二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最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参考范文
- 意大利地理位置图 意大利地理位置是哪?
- 我学会了坚持作文800字 学会坚持初二作文800字7篇
- 爷爷的背影作文800字初二 永远的爷爷初二作文800字10篇
- 时间就是财富作文初二600字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学期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半学期最新教案指南
- 为什么是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