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作用:表情——见证——线索
三、细品语言 , 披文入情 。
1.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发现其它变化——对氓的称呼 , 第一段是“子” , 第二段是“尔” , 第三、四段是“士” 。
2.为什么会变化 , 从这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1)氓——庶民 , 奴隶 , 他的身份(介绍)
(2)讲述女主人公为男子送行 , 一边用了三个“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 有点公子的意思 , 公子长 , 公子短多么甜蜜 , 那个时期的女子眼里的男主人公当然是特别美好 , 特别让她尊敬 , 所以用“子” 。(初恋)
(3)那第三段为什么不继续用“子”了呢?改用“尔”了呢?——热恋了 , 仍用“子”就太不亲切了 , 用“尔”更亲昵 。
(4)用“士”——“士”是对男子的通称 , 这一段是女主人公痛苦的人生体会、反思和总结 , 用“士”更冷静 , 更客观 。
(5)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还有一个“其”字 , 它一会译成“他的” , 一会译成“你” , 为什么吗?
——译成“他的” , 拉远了和氓的距离 , 包括着对丈夫 , 对婚姻 , 对生活的失望后的冷静的评说 , 里面也有鄙视和怨恨 。
最后一段译成“你” , 决裂着的痛骂 , 虽冷静 , 但却饱含愤恨 , 仿佛在说:你这个违背拆的渣男 , 这也就有了后面的决裂 。
3.小结:从热恋、新婚到冷遇 , 再到最后的决裂 , 不同时期 , 不同情感
使用的人称代词也不同 。这看似极其细微的人称变化中竟然深藏着情感的洪波大浪 。我们的先人 , 有几千年前 , 就能如此造词炼字 , 真了不得 , 我们也应该见贤思齐 。
四、议读比读 , 深析形象 。
(一)提出鲍鹏山的观点 , 引发学生思考和辩论 。
那接下来我们再回到这个卫女身上 , 回到我们第二个特征 , 回到女主角上 , 在《诗经》中无论是《蒹葭》中的在水伊人 , 还是《关睢》中的窈窕淑女 , 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 , 但当代学者鲍鹏山在第三次看《诗经》里却说:《诗经》里最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 。你怎么看 , 你赞同吗?请一一列举 , 找到依据并朗读
1.完美——
作为恋人 , 她温柔多情 , 浪漫大胆;
作为妻子 , 她勤劳忠贞;
作为弃妇 , 她自尊自爱 , 果敢决绝 。
2.不完美 。
我问问男同学啊 , 你们看看一二段 , 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女孩主动追求你 , 你同意吗?你喜欢吗?
——不喜欢 , (1)她婚前过于草率 , 太过主动 , 轻易许诺(“秋以为期”) 。
(2)太投入 , 太痴情 , 太黏人 。(不见复关 , 泣涕涟涟 , 既见复关 , 载笑载言)
(二)引入其他评价 。
(1)用幻灯片播放朱熹和钱钟书的观点
朱熹站在封建礼教的角度 , 维护封建礼法 , 要求妇女树立封建的贞节观(他认为女人因感情丧失理智 , 违背了礼法 , 所以才有了坎坷的婚后生活 , 这是女人的自悔) , 这个评价让我们感到很冰冷 。
钱钟书在某种程度上沿袭了朱熹的礼法思想 , 但已经投射了一种人道上的怜悯和同情 。但不管怎样 , 都对卫女的行为给予了批判 。
(2)昨天上课翻译课文时有同学问我 , 说:“兄弟不知 , 咥其笑矣” 。兄弟为何笑 。(播放幻灯片)
——我们看孟子的一段话:在那样的时代没有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 跟人私奔 , 这样的行为肯定不为兄弟所齿 , 所以被弃而归时 , 自然也得不到兄弟的同情和体恤 。
(三)比较阅读 , 深味意蕴
刚刚同学们对完美与不完美作了比较 , 详细地解读和热烈的讨论 , 各执观点 , 都有道理 。但面对被弃 , 卫女的责任符合“最完美”之说吗?你们怎么看 。既然有“最” , 那人们就得有比较才行 ,
推荐阅读
- 高一语文教材备课教案新编五篇
- 舞蹈学生个人总结范文 高一学生个人总结范文
- 榆树什么时候移栽成活率高一点 榆树什么时候移栽成活率高
- 高一上学期自我鉴定200字 高一上学期自我鉴定
- 国际妇女节走心祝福语文案100句
- 祝妇女节快乐的祝福语 2021最新妇女节快乐祝福语文案
- 2021最新妇女节祝福语文案简短
- 冬天的美景高一满分作文800字
- 冬天的景色满分作文高一800字
- 描写冬天景色的优秀作文 冬天的景色优秀作文高一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