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重点语文课必修教案指南(12)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荆轲刺秦王 , 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 。秦统一六国 , 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 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 , 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 。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 , 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 , 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 , 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 , 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 , 但还是毅然前往 , 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 , 箕踞以骂” 。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 , 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 。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 , 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 , 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 。千百年来 , 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 , 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 , 也是作者的局限 。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 , 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 , 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 , 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 。但千百年来 , 荆轲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与肯定的 。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叙述 , 赞扬了荆轲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反抗侵伐的侠义行为 , 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统治的思想 , 这是本文的主旨 , 同学们已经领会了 。
五、【作业布置】
1、背诵 “易水诀别” 一段.
2、整理文中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成语等
3、对于荆轲其人其事 , 历来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荆轲是奴才还是英雄 , 应当歌颂还是应当批判” , 请结合课文相关信息 , 联系历史背景 , 谈谈自己的理解 。
六、【板书设计】
荆轲的“智”:
1、私见樊於期
2、厚遗秦蒙嘉
3、顾笑秦武阳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不仅教学重点落到实处 , 学生收获了知识 , 学生们对这一堂课的内容能很好的掌握 , 充分的吸收 , 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 , 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 , 而且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 也培养了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带给他们了快乐 , 增长了见识 , 并且富有成就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