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案例( 二 )


一、 导入
课前谈话:
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 , 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 , 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 。(AABC)
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
3、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 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 , 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
课文导入
1、同学们 , 你们喜欢音乐吗?
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 , 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 。因为音乐 , 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 , 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 。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
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 , 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在高山流水间 , 寻着琴声 , 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 , 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
二、 熟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 , 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 读不通的地方 , 可以反复读几遍 。指导读音 。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 , 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年级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 , 学生接 。读《杨氏之子》 。出示课件4:《杨氏之子》的朗读节奏 。
2、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读课文 。
a) 现在我们一起来配合音乐读课文 。出示课件:《伯牙绝弦》的朗读节奏 。
解题 。出示课件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三、 品读感悟
1、同学们读得很好 , 老师想说 , 善哉 , 善哉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 , 读书百遍 , 其义自见 。有些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理解了 , 但可能还会有不准确的地方 , 老师现在就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替换法 。也就是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 , 吧课文中的生字词替换成易懂的词语 。例如课文注释
2:“鼓”理解为“弹” , 那么第一个句子我们就理解为伯牙善弹琴 。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教的方法理解课文 , 可以分组学习 , 也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 。
a) 看看我们学习的成果怎么样 , 现在我来问问同学们 。出示课件8、
9、10.
b) 单句提问 , 学生回答 。
c) 现在我来看看哪组同学理解得最准确 , 说得最好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
d) 这则故事虽然很短 , 只有77字 , 但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文章 。他给我们提供了交朋友的最高标准 , 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 , 让我们来细细品读 。
e) 出示课件11:反复朗读 , 思考问题 。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f) 出示课件12、13 , 通过这几个句子 , 我们对伯牙善弹琴 , 钟子期善听琴有了更深的了解 ,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的赞叹和俞伯牙的欣喜 , 更体会到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难怪伯牙会
说:相识满天下 , 知音能几人 。 , 
g) 出示课件14:伯牙所念 , 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句子 , 伯牙所念 , 可能不只是高山流水 , 还会有什么呢?
h) 出示课件15 , 换位体验 。如果你是子期 , 伯牙志在高山 , 志在流水 , 透过伯牙的琴声 ,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 , 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你会怎么赞叹?
i) 学写古文 , 伯牙可能会弹到明月 。你能仿照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吗?注意帮助学生找到更合理的表达 。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 。
j) 知音相遇 , 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 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在读读这些句子 。
四、 能力训练
1、 我们真为伯牙找到知音而高兴 , 然而世事难料 , 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 , 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