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四 )


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一种可持续发展,无终点 。为了自身的发展,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断地开发自我潜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这便需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因此,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领会复习的方法 。
四、教学策略
复习课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所有数学教师的盲点 。对于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 。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 。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 。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一)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回忆,是上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 。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
1.借助目录进行全册知识的回忆 。
目录是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要点 。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了新颖的目录 。因此,可借助目录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 。如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借助目录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2.借助课题进行单元知识的回忆 。
看目录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 。如看目录第三单元的课题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可知,这个单元包括1-5数的概念和计算两部分 。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 。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顺序、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 。
(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
1.自主梳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 。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很容易提取出来 。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
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 。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其思考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 。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
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行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4.分类 。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看总复习进行分类,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
又如在“认识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学生整理知识的标准和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正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分类整理 。这样,抓准知识的连接点,剖析知识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
2.主动建构 。
梳理之后,如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需要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 。
⑴捕捉联系,画图建构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进行整理,有的同学整理成如下的网络结构 。这一结构能清楚地反映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