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是什么官职


相国是什么官职

文章插图
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时代称为“相邦”,嬴政认为相邦权力过大,于是暂时废除了相邦职务 。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相邦职位,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 。秦有相国 。汉初先置丞相,后改为相国,各诸侯王国亦设过相国,后改称为相 。东汉不设相,以大司徒任宰相之职 。东汉末,献帝时始改司徒为丞相 。唐以后,多用以作实际任宰相之职者的尊称 。明、清两代则用以对内阁大学士的尊称 。
【相国是什么官职】相国指的是初为春秋战国时期对宰辅大臣的官职 。
《荀子·尧问》: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 时孙叔敖任楚令尹 。后渐成为官称,多作相邦(一说本名相邦,至西汉因避高帝刘邦名讳改相国) 。居宰辅之位,为百官之长,与丞相略同而位稍尊 。秦朝唯置丞相 。西汉承秦制置丞相为国务长官 。
相国的网络解释
相国,又称相邦,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时代称为“相邦”,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斿,秦国最后1个相国是吕不韦(秦国吕不韦) 。吕不韦被免职后,嬴政认为相国权力过大,于是暂时废除了相国职务 。
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相国职位,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 。汉朝第1个相国是韩信,然后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周勃、萧何担任,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继任 。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 。
吕雉死后,他侄子吕产担任相国,吕产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 。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 。《史记》萧何、曹参的传记为《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权臣 。
中国古代官名 。春秋时齐景公设左、右相,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 。以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或称“相邦”,或称“丞相” 。春秋时齐景公设左、右相,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 。以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或称“相邦”,或称“丞相” 。秦国于秦惠王十年(前328)始设,以张仪为相,在蜀地也任命陈庄为相 。秦武王二年(前309)设左右丞相,但也设立相 。楚国战国之世设相位不多,只有司马翦、张仪等少数人担任过,仍以令尹为最高官职 。秦统一有左右丞相,相国废置 。汉初先置丞相,后改为相国,各诸侯王国亦设过相国,后改称为相 。金文都作“相邦”,文献记载作“相国”,当是后人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 。东汉不设相,以大司徒任宰相之职 。东汉末,献帝时始改司徒为丞相,曹操担任 。三国曹魏建国,再次设立相国,在汉丞相之下,钟繇和华歆担任过,曹丕代汉后,改相国为司徒 。三国后期,曹魏议封司马懿为丞相,被辞让,又议封相国,再次辞让 。其子司马师也辞让相国 。魏末司马昭为晋公时,也兼任相国,与曹操任魏公兼任丞相相仿 。两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权臣担任丞相、相国 。隋唐以后,多用以作实际任宰相之职者的尊称 。宋辽金时期,继承隋唐把执政的都称为相,已经有丞相、宰相、副相、辅相等名目,元朝一般分左右丞相 。明、清两代则用宰相作为对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等执政的尊称 。从魏国魏文侯以李悝为相以后,列国纷纷开始设置“相”这个文官总长,以及“将”这个武官总长,文武开始分立 。官分文武分散了大臣的权力,强化了君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