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回族的舞蹈是踏脚舞 。
是少数民族回族独有的一种舞蹈和攻防技能,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回族同胞所独有的一种舞蹈和攻防技能,是土生土长源远流长的乡间文化 。
回族形成于元末明初,这一时期的回族乐舞更多的带有西域色彩 。随着社会发展,回族独有的乐舞产生了,但是由于伊斯兰教的作用,回族舞蹈不如在元代兴盛发达 。尽管如此,民间舞蹈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活跃于人们生活中 。
就是在极力反对歌舞行为的伊斯兰教进行礼拜的活动中间,也避免不了采用舞蹈手段来传播其教义 。回族舞蹈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舞蹈"宴席曲"和“汤瓶舞” 。"宴席曲"是回族人在婚礼宴会上表演的舞蹈 。表演时有一人放声高唱,歌曲主要是《四姑娘》 。
由两人伴舞,舞者头戴白色礼拜帽,穿黑色长袍、黑便裤、黑便鞋,舞蹈通过施礼、扬手换位、绕手换位等动作来交流感情,相互致意 。舞者表演得意时,情不自禁微闭双眼,做碎摇头动作,借以抒发喜悦心情 。舞蹈表现出稳健、细腻的风格 。
"汤瓶舞",汤瓶是回族盛水器皿,用以洗漱、沐浴等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在每天做功之前,必须要"小净"(即洗手、漱口、呛鼻、洗脸、洗脖、洗肘、洗脚) 。这种习俗久而久之演变成为舞蹈动作,人们在自娱性活动中,常以优美的动作模仿"小净"的过程,并逐渐形成民间舞蹈汤瓶舞 。
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独特迥异、充分的展现出回族人民新的精神风貌以及纯真、质朴、热爱运动、劳动的民族情感 。
著名回族舞蹈介绍
1、踏脚舞
少数民族回族独有的一种舞蹈和攻防技能,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回族同胞所独有的一种舞蹈和攻防技能,是土生土长源远流长的乡间文化 。截止2020年1月,全国只有泾源县园子村流传着少数民族回族踏脚舞 。
2、汤瓶舞
流传于宁夏回族聚居区 。舞蹈表现伊斯兰教礼拜前用“汤瓶”(壶)盛水净身,作“大净”或“小净”的习俗,舞蹈中还常出现模拟“汤瓶”的形象,故得此名 。
汤瓶,通常和回族女性联系在一起 。汤瓶有着高挑的身姿,小小的嘴儿,不洁之物不易进入,既卫生又方便,展示着回族人热爱劳动、喜欢洁净的民俗习惯 。
3、八大光棍
新疆回族舞蹈形式,多由八名中青年男子(其中四人扮女)表演 。动作整齐划一,构图简练,节奏明快,情感质朴、坦露,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活力,表现了青年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4、尕妹子送哥
,以爱情为题材的回族民间歌舞,歌舞由一男一女(男扮女装)表演,由女角主跳 。男角的动作简练,主要是给女角伴唱,并根据唱词内容做即兴表演,与观众交流 。这种表演形式在新疆回族舞蹈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
5、八字大开头
【回族的舞蹈是什么舞】回族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阜康等县市的回族聚居区 。因该舞上场、退场均迈八字步,又放在喜庆活动的开始表演,故得此名 。
回族舞蹈—口弦
“口弦”通称“口口”,是一种以吹奏口弦并伴以即兴表情动作的民间娱乐形式 。口弦分两种:竹制长三寸,扯线发音;铁制长一寸半,拨钩发音 。口弦两端亦可系上丝穗、珠子等坠饰 。“口弦”主要流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海原、固原一带的回族妇女中间 。她们往往用弹口弦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有时妇女之间用口弦相互对弹,既象是对歌,又象是谈心 。如在冬夜或夏令的黄昏,围暖或歇凉时,往往拨动口弦自然起舞,以抒发喜、怒、哀、乐之情 。口弦的音调柔美深沉,节奏多变 。有的欢乐明快,如“雀舌头”,似枝头鸟雀,欢噪晨晖 ;有的压抑沉郁,如“檐滴水”,似秋雨连绵,如泣如诉;有的朴实无华如“骆驼铃”似运货路上,驼铃叮咚等等 。吹口弦时,通过坐、站、走各种弹口弦的动作,用上身的妩媚摇动、胯部的柔动、脚步的悠闲轻盈等,来以此自娱 。
推荐阅读
- 黄酒是怎么酿制的?喝起来和白酒有什么区别?
- 手机是空号的几种原因
- 冬瓜都有哪些好吃的做法?
- 草鱼汤的做法-草鱼汤怎么做
- 走进双子男内心的人,真正喜欢的星座女有哪些?
- 智商不足,最喜欢秀智商下限的星座有哪些,你知道吗?
- 怎样发邮件到指定的邮箱地址 怎样发邮件
- 有哪些超虐的言情小说?
- 1975年属兔人的后半生命运 一生的命运怎么样?
- "关注"的近义词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