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历史( 五 )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 , 而楷法精妙如此 。
”诚然 , 欧阳询所书《虞恭公碑》已达到了艺术的化境 , 细观次碑书法已脱离了“欧体”在《九成宫》 , 《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谨的特征 , 而更趋于自然流畅 。
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欲 , 运笔自如 。
张翰思鲈帖
亦称《季鹰帖》 , 欧阳询书 。
行楷书 , 无款 。
纸本 , 纵25.2厘米 , 横33厘米 。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 。
笔法险劲 , 猛锐长驱 , 智永亦复避锋 。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 , 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 。
晚年笔力益刚劲 , 有执法廷争之风 , 孤峰崛起 , 四面削成 , 非虚誉也 。
'”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 , 同是以险取胜 。
字的重心压在左侧 , 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 , 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 , 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 , 真可谓“险中求稳 , 别有乐趣” 。
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 , 绰有余妍 。
”是很有眼力的 。
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皇甫诞碑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 亦称《皇甫君碑》 。
唐于志宁撰文 , 欧阳询书 。
此碑现在陜西西安 , 无书写年月 。
楷书28行 , 行59字 。
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
《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 , 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
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 , 刚劲不挠 。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 , 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
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 , 法度严整 , 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 , 欧(阳询)得晋之严整 。
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 , 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 , 因险绝而恰得方正 , 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 , 未遽藏锋 , 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
” 此碑用笔研润 , 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 , 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 。
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 , 比之诸贴尤为险劲 。
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 。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 , 秀劲莫过于《醴泉铭》 , 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 , 而险绝尤为难 , 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
编辑本段五代书法
存唐遗风
公元九零七年 , 割据者朱全忠灭唐 , 建立后梁 , 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称晋·唐·五代书法选
五代 。
又有前蜀、吴、楚、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 。
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 , 其间兵戈迭起 。
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 , 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 。
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自颜柳氏没 , 笔法衰绝 , 加以唐末丧乱 , 人物凋落 , 文采风流 , 扫地尽矣 。
独杨公凝式 , 笔迹雄杰 , 有'二王'、颜、柳之余 , 此真可谓书之豪杰 , 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
”五代之际 , 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 , 当推杨凝式 。
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 , 可谓中流砥柱 。
杨少师之外 , 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 。
至此 , 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 , 渐变入欹侧纵肆 , 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 , 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
编辑本段明代书法
由宋元上追晋唐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 。
推翻元朝统治 , 统一全国 , 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 明代书法
 , 历二百七十七年 。
在这近三个世纪中 , 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