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古代的左丞相和右丞相有什么区别?各管何事?谁官大?


详细 古代的左丞相和右丞相有什么区别?各管何事?谁官大?

文章插图
根据宋朝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记载,“在南宋孝宗时期,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所谓右丞相,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所谓左丞相,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称副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 。
左丞相与右丞相为同一级(丞相公:注意丞相公与副丞相公即御史大夫公不是同一级,丞相公高御史大夫公半级)左丞相与右丞相是同一级别下的两个职务,西汉建立初期,时尚右(即以右为尊),右丞相职务高于左丞相 。
汉初以后,左丞相和右丞相并为一个职务--丞相 。此处的概念是:级别为“丞相公”,职务为“左丞相”,“右丞相”,“丞相” 。由于文字的口语性和泛指性,以后的“丞相”往往泛指了职务和级别的两层意思,不严密但是比较通用和普及 。
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 。南宋时右相大,北宋左相大,秦时左相大,汉朝右相大,明初左相大,清朝也是以左为尊,比如左督御史比右督大。
【详细 古代的左丞相和右丞相有什么区别?各管何事?谁官大?】唐朝时期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 。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
宋朝时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不常设,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
明朝初期也设中书省,左右丞相 。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 。宰相制度就废了 。后来的皇帝考虑到繁重的事务实在忙不过来,就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 。渐渐的,这个职位越来越重要,大学士也就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
清朝是沿袭明朝的做法,直到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内阁基本成为闲职,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他不但把最高统治者的名称由天子改为皇帝,也把宰相改成了丞相,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丞相的官名 。
汉朝的时候基本沿用了秦朝的丞相制度,不过为了防止丞相权利过大,有时候会设置左右丞相相互牵制 。到了唐太宗时期丞相的权利则进一步被削弱 。
扩展资料:
西汉废除相国官职以后,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
他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 。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 。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 。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 。
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 。
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
丞相之秩为万石,月俸之谷三百五十斛,钱六万 。属官有长史二人,为丞相的助手 。另有少史、征事等 。又设西曹、东曹、奏曹、集曹、议曹等机构,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谋议、征集租谷等事 。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置司直,专司刺举百官不法者,从而加强了丞相的监察职能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丞相
在古代,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 。
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称副相 。
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 。
名称沿革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
战国时置相,为百官之长 。秦于武王二年(前309)始置左、右丞相 。秦统一后,仍置 。西汉初,置一丞相,旋改为相国,不久复旧称 。建安中又改置丞相 。三国、晋、南北朝,置废不常 。唐开元中曾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南宋乾道中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代中书省有左右丞相,行中书省也有丞相或左右丞相 。明初沿元制设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废 。诗文中常以丞相作为宰相的通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