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关于高一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有哪些?
高一物理学科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路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本节课从知识内容和学生学情来看有两大突出特点,即:知识不难,难在应用;学生困惑,惑在实际 。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教师引领→学生暴露思维难点→创设情境→分层探究→突破难点的设计思路,从三个情景中概括出三个基本物理模型,并展开学习,最后在还原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具体教学设计上,力求给学生提供较多生活情境和参与的,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效果的客观存在性,得到按效果分解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达成新课程理念中的三维目标的立体整合 。
二、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是静力学中力的处理方法,是整个高中物理力学的基础之一,与力的合成内容相辅相承,本节课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五节《力的分解》 。教科书是通过例题来说明如何根据力的实际效果和需要来分解的 。实际上,学生接受的难度是很大的,为此,教学过程设计中特别强调用实验来引领学生,让学生观察和体感“力的实际效果” 。
三、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的对象是高一普通班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也很有限 。而力的分解及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学习遇到的又一个重点难点,是今后矢量分析的基础,我充分地认识到这节课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这节课的难度,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起点,由感性到理性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三个物理模型,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总结出物理模型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按效果分解”来分解力,放手让学生做、学生讲,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2)初步掌握“实际问题中,一般要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 。
(4)初步学会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
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
【高一物理速度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学科教学设计】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兴趣 。
(2)通过对力的分解实际应用的分析与讨论,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
(3)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分工合作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合作意识 。
五、教学重难点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实验激趣,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一根细线中间悬挂一重物,两手各执绳的一端 。当两只手逐渐分开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教师引导:原本可以承受物体的重力的细线,随着两段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却突然断掉,这是为什么?
通过演示实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为《力的分解》的学习打下伏笔 。
(二)建构概念——力的分解
1.展示图片,创设物理情景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拉汽车、行李箱的图片,让学生回归到学生生活的情景 。
教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和行李箱受到人什么方向力的作用?这个力对车和箱子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学设计2.任务——探究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1:学生演示斜拉行李箱向前运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斜向上拉动平面物体会产生水平向前的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2:利用小车代替行李箱,模拟拉箱的过程,用塑料板扩大小车的运动的范围,教师打开电子秤的电源,斜拉小车让其运动,让学生读数并记下运动前后的示数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记录小车没被拉动时的示数,然后观察物体受到斜向上的力作用后的示数,再进行比较 。
推荐阅读
- 高二物理学科优秀教学设计
- 苹果手表必学的物理按键技巧 苹果手表怎么关机
-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素材
- 八年级物理温度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范文
- 高二物理教学设计研究 高二物理教学设计范文
-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 高一上册物理教学设计范文
- 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范文
- 八年级物理温度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
-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 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