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姜
生姜是小暑养生食物之一 。俗语有“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 。小暑过后,盛夏来临,不少人会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夏日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 。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
5.新米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
6.扁豆
扁豆的嫩荚和嫩豆可食用,炒、煮、腌渍、干制均可 。子实有黑白之分,入药主要用白色扁豆,其豆粒加糖煮食也别有风味,可堪与莲子相媲美 。《本草纲目》对此亦有说明:“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 。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食,亦调脾胃 。”此外又有红褐色的扁豆,即广西民间所谓“红雪豆”,也有清肝明目的食疗效果 。然而和许多豆类一样,生扁豆所含的部分化学物质会对人体产生毒性,故而必得烹熟才能食用 。
7.刀豆
清代的《素食说略》中有关于四季豆的一段:“刀豆,一名四季豆 。摘嫩荚,去其两边之硬丝,切断,以酱油炒熟 。或以水淪,加酱油食、香油闷熟食均佳 。若与豆腐烩汤亦美 。洋刀豆、扁豆照作 。”然而这里所提到的刀豆却是另一种豆类,如今所称的四季豆实则是“洋刀豆”,豆荚较刀豆更为丰厚鲜嫩,清炒或与肉类相佐均可,后者则更多用于入药 。
8.番茄
番茄在明清时期引入国内,由于来自西方故而又得名“西红柿”,番茄中的特有成分之一是番茄红素,也是目前自然界中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抗癌、抗辐射、抗衰老的作用尤其明显 。然而这一成分只有溶于油脂后才更利于吸收,故而比起生吃或凉拌,煮熟后的番茄更加能发挥营养功效 。夏日炎炎,番茄的防晒修复功能也堪称一流,一碗番茄鸡蛋或番茄牛腩是不错的选择 。
9.西瓜
数九寒冬里吃西瓜早已不是稀罕事,然而提起这一水果,更多还是与盛夏有关的记忆 。西瓜原产非洲,自从汉代被引入中国,便开始在神州大地上广为流传 。文人墨客们似乎对它也颇为钟爱,历朝历代吟咏西瓜之诗极多,明朝瞿佑一首《红瓤瓜》还为它留下“青门绿玉房”的美称 。西瓜瓤含糖、含水量极高,在夏日众多水果中最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本经逢原》即将之奉为“天生白虎汤”,更有“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之誉 。除此之外,西瓜皮、西瓜子也都可食,并都有一定食疗功效 。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俗话说:“热在三伏” 。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
推荐阅读
- 今年圣诞节哪天 圣诞节哪天
-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及养生知识
-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及食物
-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和禁忌
-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及养生秘笈
-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及养生秘诀
-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及养生要点
- 小暑时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及传统食物
-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及饮食禁忌